第二十八章 孫堅身死(1 / 2)

袁紹兄弟二人率兵將張烈大軍圍了起來,卻不急於發動攻擊,因為他們在擔心張烈若是拚死一搏的話,有那隻不過百餘人的鐵士營開路,肯定會殺出去,到時傷亡不小,並且,張烈手下的士兵不像孫堅隻是臨時聚集在一起,而是從數年前在孟津時便隨著張烈征戰的老兵,若要拚起命來,這邊可就是得不嚐失了。

“大哥,怎麼辦?”袁術愁著臉對著徐晃擺下的陣式看了半天,沒發現什麼破綻,策馬到袁紹身邊問道。這兩兄弟雖說一向不合,但事關袁家臉麵,在這種情況下肯定還是要團結對外。

“公路,你命親信手下持我令箭往各營傳令,就說張烈與孫堅欲投董,叫他們來助陣,以靖漢室!”袁紹歎了口氣,沉聲說道。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袁紹也是沒了辦法,他和袁術心裏想的一樣。現在已經不是殺不殺張烈的問題,而是事關袁家臉麵,不容有失。至於這以盟主身份傳出去的命令還有多少人會聽,那就說不清楚了。但總會有幾人來相助自己,袁紹深信這一點。

袁術點了點頭,命守在身邊的親信大將張勳持令箭去各營傳令。

這邊張烈見敵軍圍而不攻,不由暗自擔心。真是怕什麼來什麼,這袁氏兄弟看來也不完全是豬頭。又見兩人交頭接耳一陣,袁術身後一將率一隊騎士離去,張烈心中猜測這定是袁術派人去求援軍了。一想想以袁閥錯綜複雜的關係,些許諸侯還真不敢拒絕。

張烈歎了一聲,苦思逃離之計。現在敵未攻,自己這邊又不敢輕易改變防禦陣勢,張烈來到漢末數年後,第一次感覺到了危機感。一向被自己被曆史看不起一袁氏兄弟居然有可能在今夜讓自己死無葬生之地。

張烈突然想到,若今夜真的死於此地,袁紹會不會給自己立一個碑,上銘:故漢討逆將軍張公烈?

“張將軍,看袁術這次是真想將我等置於死地。要不張將軍率兵突圍吧,我等在此拒敵!”一直跟在身後的程普征戰多年,自然也看得出此時敵人圍而不攻的關鍵,但張烈今夜受困全因出於仗義,所以此時,若是張烈能率眾帶上公子突圍,自己等以死拒敵,以張烈手下兵將之勇,定能安然脫險。

“嗬嗬,德謀,在你眼裏,莫非我張烈便是那怕死之人不成?孫文台做得來的事,我張烈便做不來?莫須多言,若事有可為,我等當死守於此,若事不可為,不須德謀說,我張烈自會帶著伯符突圍而出,也不枉與你等相交一場。”張烈甩手讓夏侯蘭與徐晃巡營,轉身過來笑著對程普說道。

在張烈看來,今夜雖然凶險,但還不到非要以死搏命的地步。袁紹不敢攻,便是擔心人馬不夠,被張烈手下強兵打亂陣角,所以才要去拉攏些友軍下水。但張烈知道,至少有一半人不會聽袁紹的,或會觀望事態發展,或消極作戰。所以,人多了,不一定好。因為這些不一定全冒著不能繳殺張烈的危險即丟了名聲也埋下大敵。要知道張烈現在的身份可是先帝親封長公主駙馬,掌軍的討逆將軍。在河間老家還有上萬久經訓練的部隊。若是得罪死了,以後人家活著回去,事可不就大條了?

程普聞言,點了點頭。心中不由對張烈更加高看三分,原來當今天下還有與主公性情一般人主?俠肝義膽,赤子誠心。

張烈也不理程普,示意程普也去看下孫堅所剩不多的兵馬,其實這些人大多算得上是孫家私自兵。漢末時侯的江東地區雖然沒有再過幾十年三國時期那樣出現東吳各兵皆是私兵的情況,但也差不了多遠。要知道現在的江東在中原人士的眼中,完全是貧瘠之地。山越,蠻人,漢人雜而居之。雖說大漢已在江東設郡幾百年,但要真正說起來,除了沿江的那幾個城防稍好的郡治所在,大多數地方還是三不管,朝廷裏派去的官員大多隻能在城裏活動。許多事都要與當地的宗帥首領商量著來。要不一刀把你砍了,朝廷也隻能是換一個人來上任。所以,能夠在江東紮根的家族,大多同氣連枝,盤根錯節。而私兵,便是維護家族利益最核心的武器。

孫堅這支私兵部曲,隨著孫堅征戰各地,雖幾經損傷,但卻有孫家訓練出來的新兵加入,所以戰力一直如此。這次聯盟,帶出的三千家兵,現在就隻剩下這不過八九百人。雖然如此,但這支兵馬的忠心依然不變,因為兵將的家室全在江東,在孫家這把雨傘下休憩。

張烈登上箭樓,看著不遠處晃動的火把,分明是正在趕來的軍隊,“哎,今夜真不太平!”張烈一聲感歎,剛好被剛剛登上箭樓的孫策聽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