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龔德銘早早就來到了工廠,等在流水線旁看著火柴一點點的從流水線上下來,一邊指揮著工人們裝盒、打包。

然後再按照昨天的訂單一一備貨,弄到下午時分才將一切都搞定。然後便拿起電話,找到龔世宏的電話本,開始打電話。

“馬叔啊!我,德銘啊,貨給您備好了,給您送到哪?啊…好的好的”

“王叔,是我,德銘,龔德銘。對、對準備好了。現在就給你送過來?行行行”

火柴並不貴,一盒才二分錢。一封十盒也才二角。這它的生活必需屬性也就決定了這是一個走量的商品。

安排人將東西裝上小火輪,這第一趟龔德銘是必須要去的。第一單先做成了,手下人認識路了,熟悉流程了,後續就可以不用自己出馬了。

浩浩蕩蕩的船隊便出發了,五艘小船,雖然不多,但對於龔德銘來說這是他的商業起點,不亞於是率領了一支航母編隊。

沿著河道,送到指定的地點,多是城裏的商鋪。第一次的量並不多,大家都是觀望,先來一點看看,如果銷量好,那下次就不是叫他送了,而是自己上門來取了,量也就不隻是這些了。

忙活半天,看著還剩兩船的火柴。龔德銘也不甘心,準備自己去城外開拓市場,去周圍的小鎮去看看。

這些才是囤貨的主力軍,城內由於離得近,反而不囤什麼貨,賣完再拿便是。

城外則不一樣,許多遠離蘇州城的縣鎮,每次都會囤上一個星期或更多的量。並且市場渠道也穩定,隻要能穩定的供貨。

龔德銘便給周圍人說了想法,卻沒人願去,不由氣極。自己這個老板都親自跑市場,下麵人居然不願。

這時一個叫吳三狗的小夥子便在後麵的船中舉起了手。

“老板,我去”

“三狗子!少爺是要出城去販賣,就跟那些走街竄貨…”

“什麼少爺,我們要叫老板!”

這番馬屁拍得龔德銘一陣舒爽。親自將他叫到前船,讓不願意去的人開船回去,向城外出去。

出了齊門,沿著河道,經洋涇江便彙入大名鼎鼎的陽澄湖。湖的周圍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小鎮、村莊。

五龍鎮、舜典橋、太平橋、湘城鎮、沺涇鎮以及洋澄鎮。

前去推銷倒也不難,為了不讓員工小瞧,龔德銘拿出前世的“鐵腳板”狠勁,拿著樣品,每個鎮上的雜貨鋪、商店都走了一遭。

效果是出奇的好,這些地方都是自己到蘇州城進貨,送貨是有,但都是上遊老板在城裏備好給送來。

沒走幾個小鎮便將兩船的火柴售賣一空,很多商家還問他下次什麼時候來,給他們帶點其他各種貨物雲雲。

這一幕讓吳三狗沒有想到,不光是他,其他人都沒有想到。

在他們的記憶中,一直以為雖然是龔德銘辦廠,但其隻是個富家子弟,會做什麼買賣,一切還是得龔世宏來。就連吳三狗出麵也是為了拍龔德銘馬屁而已。

回去路上。

“三狗啊,你名字我為什麼聽著這麼耳熟啊?”

“老板,我爹是吳二牛,也是廠裏的,是紗廠。這不,聽說您辦廠,我爹就把我帶進來,讓我來輔導您。

不得不說,您今天是這個!”說著還豎了個大拇指。周圍人見後,爭先恐後的說:

“是極!是極!”

“少爺…不!老板親自跑買賣,有老爺當年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