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官渡之戰,曹操真實的兵力到底是多少(1 / 2)

官渡之戰,曹操真實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很多老鐵都疑惑,曹操怎麼會隻有這一點兵力,他的兵去哪裏了?

三國演義中,袁紹發兵七十萬,曹操才七萬,這不是實力碾壓嗎?采取人肉戰術,袁紹也不應該輸呀。

首先大家要明白,為了凸顯袁紹和曹操的實力懸殊,這個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數字,三國誌武帝記裏麵非常明確的記載,袁紹的兵力是十萬左右,曹軍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可見能投入作戰的部隊,最多一萬人。也就是說,曹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抗擊袁紹,那麼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為三國誌作注的裴鬆之對這個記載就表示懷疑,他大致提出了以下幾個疑問,一、曹操開始起兵,就有五千兵,而且擊破黃巾軍之後,收降的兵卒也有三十餘萬。當然,這個三十萬沒有全部收編,曹操隻留下了精兵,加上其他消滅的軍閥勢力,即使減去作戰的損傷,兵力也不會如此之少。

二、記載中,袁紹屯營數十裏長,而曹操也分營對抗,如果曹操真的隻有如此少的兵力,怎麼可能在數十裏的範圍分兵對抗呢?

三、如果袁紹真的有十倍以曹操的兵力,自然會全力圍攻,而不會讓曹操的部隊隨意出擊他後方的糧草。

四、最後袁軍戰敗,被俘的七八萬之眾,均被曹軍活埋。如果曹軍隻有萬人,怎麼能夠把八萬之眾一起活埋呢?其實這個事,陳壽自己已經露了。

三國誌·鍾繇傳記載,曹操打官渡之戰時,鍾繇曾為曹操支援過兩千匹戰馬,這個數字,到了武帝記中,就變成了六百匹,鍾繇的馬哪去了?

顯而易見,陳壽故意把曹操的兵力說的少一些,以顯示曹操作戰能力水平高,以少勝多,再美化曹操,至於曹操當時到底有多少人,一般認為,至少也得有四萬,這樣才能和袁紹分營相抗。

有人說,三國誌中許多內容,都不可盡信。比如,陳壽記載典韋時說,典韋如何在亂軍之中搏殺,身上被戳了幾十處窟窿,還能擊殺敵軍,這就很值得推敲。

魏國史官是如何親眼目睹典韋殺人這些細節的呢?還典韋手持十餘戟,難道典韋左衝右殺的每一幀,史官都看在眼裏嗎?充其量,也不過戰鬥之後,聽人所說罷了。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袁紹曾要殺掉呂布,他派了三十位甲士幹這事,呂布可是當時最最勇猛的武將,著名曆史學家呂思勉,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可見曆史上所傳的情節,多非其真,總是不可盡信的,讀書的人不可不自出手眼了。

總之,曹操在官渡之戰大獲全勝,殲滅了袁軍的主力。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此,曹操成為北方最為強大的地主。再沒有人有實力與他抗衡了。

袁紹來時,帶著十幾萬人馬威風凜凜的過來,最後隻帶著八百人倉皇逃命,與喪家之犬沒有什麼區別。袁紹手持最好的牌,打了最爛的仗,他不斷的犯錯誤,一而再再而三不聽忠告,每次都成功避開了正確的選項,最終不可避免的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全軍全線潰敗。從此,袁紹像被打敗的公雞一樣,鬱悶不已,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機會翻過身來證明自己了。

袁紹是逃掉了,可是總有漏網之魚,曹操抓獲了袁紹的一批官員,其中都有誰呢?袁紹兵敗而奔,沮授也為被囚禁無法逃脫,被曹軍擒獲。曹操跟沮授也有點交情,歎息道:袁紹不聽先生之言,是他的損失。如果我早點得到先生,平定天下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言外之意溢於言表,當然沮授也非常清楚曹操的意思。

但是沮授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說道:我的父母兄弟和老婆孩子都在袁紹那裏,我怎麼可能不顧他們的生死給您打工呢?如果您真的是為了我著想的話,請您盡快結果了我,這樣我的家人就不會因我而受到袁紹的處罰,足智多謀的沮授,死活不肯加入曹操的陣營,但曹操仍然厚待他,希望用最大的誠意來感化沮授。

說實在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沮授也是很感激曹操的,但是自己的家人都在袁紹手裏,沮授怎麼能不顧他們的死活,為曹操效力呢?

自從沮授被俘的那一刻起,他就抱定了必死之心,所以,一天夜裏,沮授在營中盜馬,準備逃回去投奔袁紹,曹操一生氣就把他殺了,沮授至死神色不變。

殺完後,曹操就後悔了,我誤殺忠義之士也!然後命人將沮授厚葬,建墳安葬在黃河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