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山村回來,方盈去皂坊庫房轉悠了一圈,香櫞快見底了,這兩天忙完,就可以放假了。
來到這裏的第四年,是方盈正式對外擴張的一年。
給桃園村賒了將近一百畝的拓種,給美源村賒了二十幾畝,給小山村投了錢買茶樹苗請茶農。
從庫房慢慢轉悠回來,剛好遇到張明海從外麵回來。
“公爹,你從哪裏回來?外麵的事都忙完了嗎?”方盈等張明海卸完馬車才開口問他。
“田婁村,田婁村的出嫁女,又帶不少人回來,那邊的地都快開完了,我今天去發工錢。你想好種什麼了嗎?”
“五十畝種拓,兩百畝種一季水稻,餘下的先種上豆子。”
張明海不解地看著方盈:“之前你不是說要種一部分花嗎?”
方盈笑笑
“這不是沒有花苗嗎?三月份剪一點花果山的老枝先育苗,等九月底收了豆子再種花也不遲。”
張明海對方盈的安排毫無異議,隻要地不是空放著長草就行。
今年第一次種稻,怕安排不上人手,錯開了隻種一季這個方法不錯。
等建好長工的住處,桃園村招一半,田婁村招一半,安排上住處,就能種兩季了。
而要拉磚瓦去建長工的房子,還要修一條路,到時候和田婁村的路接攘,除了人好走之外,運糧出來也方便。
當初連小坡地全買了,就是想著以後高處建房之外,還有坡邊修路,地是自己的,不會有麻煩。
鋪不了石板路,但是可以先把路麵壓實,再鋪上沙子碎石,下雨的時候也不至於太泥濘。
方盈想一想,還是把打算修路的事跟張明海說了。
“公爹,過幾天你去田婁村,跟田婁村的裏長說,咱們要修一條路。”
“修路?以前沒有聽你提過。”張明海看大兒媳想一出是一出。
“不修路,怎麼運磚瓦去建長工的房子?就是種了糧食,也難運不出來呀。”
張明海想想有道理:“行,你想怎麼修,整個章程出來。”
“明天我再去畫一下地形,按地形畫個圖紙出來,到時候再給你。”
張明海點頭:“行,空口白牙跟別人說不清楚,拿圖紙去,別人一看就明白。”
“是的,所以你要多等兩日。”
商量好之後,兩人各忙各的去了。
豎日,方盈吃過早飯就啟程,這次她是直接騎馬去。
到了田婁村,看到自家的地上已經有人在開荒了,三百畝平地差不多墾完,隻剩一個角落,不到兩天估計就能完工。
方盈把馬拴在灌木叢邊,那裏的草長出了些嫩芽,不過半指長,讓馬嚐個鮮。
極目遠眺,方盈一手拿筆,一手拿著一塊薄板,上麵夾有紙。
方盈做這個的時候,是想讓孩子們去野外寫生的。
夾子是參考現代的夾子來做的,用鐵絲繞成,彈性不算太好,將就著用。
沒有想到野外寫生的套裝拿到學堂,還得鄧夫子的一句讚歎。
村裏的兩口水井,方盈後麵裝上滑輪,那樣就不用扁擔,從井裏提水上來那麼費勁了。
現在隻要轉手柄,繩子越收越短,水桶就從水井裏提上來。
不用怕像以前那樣,力氣不夠,連人帶桶往水井裏帶了。
桃園村村民,聽自家在學堂讀書的孩子回家說,是用定滑輪動滑輪組合省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