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壞情緒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時,我們的胸口就如燃著“一團火”或壓著一塊“大石頭”一樣煎熬難受。這時,就要學會鬆開手,打開自己的心門,把“脹氣”釋放出去,即把情緒釋放出去,還自己一個舒心。
當負麵情緒長期積壓在心中時,就會禁錮和傷害我們的身心;心靈的“垃圾”情緒得不到及時清除,就會囤積成災。不良的情緒不僅增大我們的壓力,甚至有可能扭曲我們的心靈,乃至毀滅我們的人生。因此,當負麵情緒困擾我們時,趕緊給其找一個出口,不要強烈壓製,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適度宣泄,對身心有百利而無一害。
1.找到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
我們知道發泄情緒有很多種方法,宣泄,就是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宣泄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宣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工作節奏加快和生活壓力加大的現代社會中,更需要時時宣泄自己的負麵情緒,來排解自己的壞心情。然而,宣泄不是胡亂發泄,不是隨時隨地就可以爆發,我們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這才是王道。
第一,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會害人害己
曾經在《東莞時報》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23歲的陳某是來自農村的一位小夥。眼看著來到東莞已經一年了,他卻沒有掙到什麼錢。陳某感到沮喪的同時心裏很不平衡,怒火讓他失去了理智,便跑到銀行,拿起一塊磚頭把自動取款機砸了個粉碎。最終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依法以故意毀壞財物罪判處陳某有期徒刑三年。
陳某是可憐的又是可悲的。他想要宣泄自己的情緒,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去發泄,不僅破壞了公共財產,還讓自己鋃鐺入獄,受到了法律的製裁。
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都是有壓力的,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減壓。但是一定要找到正確的、適合的方式來發泄,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青青是一名初三學生,從初一開始她的成績在班裏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可是這幾次考試卻連連失利,讓青青感到很鬱悶。再加上到了初中升高中的關鍵時刻,家裏的父母和學校的老師都給予她很大的希望。在這些雙重的壓力之下,青青感到自己快要窒息得喘不過氣來,她想讓自己表現得好,卻沒想到越來越糟糕。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緒,青青就開始尋找一些宣泄的方式。她在家裏動不動就摔東西、對著父母大喊大叫,可是過後自己又一個人躲在角落裏哭泣。同班的一位男同學一直對青青有好感,發現她心情不好後,就來安慰青青,每天給青青買早餐、下了晚自習陪她聊天。本來這是好事,沒想到,青青卻又陷入了“早戀”的漩渦,最後成績越來越下滑,中考失利後,和“男友”也分道揚鑣……
青青從頭到尾,都沒有找到自己情緒的出口,最後讓自己走上了極端,不得不讓人唏噓。可見不良情緒就像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給我們帶來的負麵影響是很可怕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發現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讓不良情緒盡快排解出去。
第二,合理的宣泄才會真正舒緩情緒
宣泄方式本身並沒有正確與錯誤之說,隻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而這也是針對個人來說的。每個人喜歡的宣泄方式都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歡聽音樂,有的人喜歡找人傾訴,有的人喜歡大哭一場,有的人甚至選擇爭吵、喊叫,而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發泄憤怒的作用。
據說“香港樂壇天後”容祖兒的減壓方式也很有自己的個性。當她自己感到很有壓力很累時,就會對著家裏的馬桶大喊:“我好累呀,我想休息,能不能給我幾天假呀,我好想好想休息。”
喊完之後,她就把馬桶裏的水衝下去,再把馬桶蓋子蓋得嚴嚴實實。容祖兒覺得自己的這種減壓方式很適合自己,在娛樂圈,稍微有點小舉動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而她這樣既不會讓人看到、聽到,也不會傷害到他人。
一個名叫孫曉的高級白領,選擇瘋狂購物作為她排解壓力的方式,因為這些奢侈品讓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從而壓力就有了最大的減輕;而另一位名叫白靈的女孩同樣也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崗位,卻在無盡的加班和上司的壓力之下感到自己的身心疲累,她選擇了辭職,重新找了份稍輕鬆的工作,並借此開始了自己的戀愛,讓自己的生活來個大轉彎。
以上這些宣泄方式,我們不能說哪個對哪個錯,哪個合情哪個不合情。這個不重要,隻要當事人自己感到心裏舒坦就行了。況且她們的宣泄方式並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並且讓自己的壞情緒得到了最好的發泄。
一位心理學家指出:借助於一些工具和場所甚至人,雖然能讓壞情緒得到暫時的釋放,減輕自己的壓力,但是,過後如果再經過刺激又會“舊病”複發,並且強化不滿情緒。因此,無論是哪種宣泄方式,其實隻不過是“斷箭療法”而已。要想讓自己的壞情緒真正得到釋放,必須要找到症結,對症下藥;找到根源,連根拔起,然後加上這些宣泄方式作為輔助治療。
2.用哭泣打開“心門”
有些心理類的老師們會給學生們上這樣一堂課:他們在課堂上,播放悲傷的音樂,在旁邊“添油加醋”地勸說,再加上對環境的把控和氣氛的製造,來誘發學生悲傷的情感,從而大聲地哭出來。學生們哭過之後,渾身上下就感到無比的輕鬆,心情也隨之好起來。
哭和笑一樣,都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情緒的直接外在流露,都是我們必須經曆的情感體驗,都自有它們的奧妙所在。哭泣,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靈上,都是一種最好的釋放。哭泣是造物者賜予我們的天生本領,我們要好好利用。
長期以來,我們的心裏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哭泣是軟弱的表現,尤其是當男人哭泣時。這無疑就像一把枷鎖桎梏了人們哭泣的本能。同時,讓我們主動或被動地拒絕了一種健康的宣泄模式。
其實哭泣是一種排泄,排泄眼睛裏和身體內的一些毒素。在現實生活中,女性比較容易哭泣,讓體內毒素很快、很好地排泄出來,從而減少疾病。這就是為什麼女人相比於男人的壽命較長。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生化學家佛瑞,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先讓一批人自願去看情感電影,等到他們感動得哭了,就將眼淚裝進試管;然後他又讓一批人用切洋蔥的方法流下眼淚收集起來。結果試驗顯示:因看電影而流的“情緒眼淚”和被洋蔥刺激出的“化學眼淚”成分大不相同,“情緒眼淚”裏含有兒茶酚胺,而“化學眼淚”中卻沒有。兒茶酚胺是一種大腦在情緒壓力下會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如果人體中含有過量的兒茶酚胺,就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還會導致心肌梗塞。因此及時將兒茶酚胺排除掉,可能排出的是致命的“毒”。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是有害於人體健康的,等於是慢性自殺。他做過有關調查發現長期不流淚的人,患病率要比流淚的人高一倍。所以,在需要哭泣的時候,不妨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哭泣之後,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無害的。
短時間內的痛哭是釋放不良情緒的最好辦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哭泣可以打開我們的心門,讓儲存在內心的“毒素”和“垃圾”比較容易地排解出來。
美國學者研究後發現:人們在情緒壓抑時,會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而哭泣後,情緒強度一般可減低40%,因為哭泣使不良情緒很快發泄出來,讓緊張情緒及時得到釋放。
日本主婦良友總研究中心以477名《主婦良友》雜誌讀者為對象,進行了一項關於女性釋放情緒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8%的女性(平均年齡30到3歲)表示,每個月必哭一回,還有7%的女性表示“幾乎從不掉眼淚”。可見當悲傷情緒來臨時,日本女性大多都會選擇“釋放式”的哭來進行緩解。
哭泣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因此,我們不應該壓抑或強迫,而是順其自然。該哭時就哭,不要強忍著。研究證明:那些強忍著哭的人,很容易得抑鬱症。美國聖保羅—雷姆塞醫學中心精神病實驗室專家也研究發現:眼淚可以緩解人的壓抑感,因為可以把體內積蓄的導致憂鬱的化學物質清除掉,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當然,哭泣時不能像洪水一樣泛濫,毫無節製,哭泣需要適度地哭泣。有關專家指出:“哭泣最好掌控在15分鍾之內,當心情隨著哭泣由陰轉晴之後,就需要停止,不然反而會傷害身體。”
哭泣還是一種情感溝通方式,哭泣時更容易打開我們的心門,把所有的感情和不滿都發泄出來,表現出自己最真的一麵。因此,當我們真的累了、真的苦了、真的太壓抑了、真的太疲憊了,就好好地大哭一場,好好地發泄一下。有的人隻是喜歡在深夜偷偷地躲在角落裏默默地哭泣,有的人喜歡大聲痛哭,無論是哪種方式,哭過之後,便會雨過天晴,讓自己懷著好心情再次踏上人生征途。
3.吐出心中的“垃圾情緒”
傾訴是人類所特有的釋放負麵情緒的手段,它可以讓我們把體內的那些“垃圾”通過語言的形式宣泄釋放出來,從而讓內心的黑暗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光明與希望。因此,當我們內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時,應該及時釋放,尤其是那些不良情緒,不要壓抑在內心,而應該學會傾訴,學會吐出,傾訴是眾多宣泄情緒中最好的一種方式,而傾聽的人是我們最好的心理醫生。
第一,傾聽的人可以給我們積極的反饋
有些人覺得找人傾訴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有些人覺得說出自己心中的糗事會很沒麵子,很尷尬,有些人覺得自己這是在抱怨和嘮叨,尤其是男性覺得這隻是女性的“權利”。其實這種觀點是相當錯誤的,找人傾訴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是調節身心健康的一種很良好的方法。
找人傾訴可以打開自己的心扉,讓自己在一種無壓力的狀態之下與人交流,溝通。而且當向別人傾訴的時候,對方都會積極地回應我們,比如安慰、鼓勵、同情的眼神,溫暖的懷抱等,都讓我們產生共鳴的心理,覺得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傾聽的人做出這些舉動相當於在無形中就給我們分擔了一些不良情緒。正如培根所言:“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人,將有兩個人分享快樂;你把憂愁向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而且同時,傾訴的對象可以積極地給我們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議和經驗等,因為有時難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個能夠提供新觀點的人,會啟發傾訴者換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痛苦的經曆,從中得到成長和超越。有時傾訴的對象隻是靜靜地傾聽,也是對傾訴者最好的安慰,交流溝通的大師卡耐基也說過“傾聽就是說服的開始”,可見我們一定不要小看傾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