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緒認知——了解情緒,才能更好地掌控情緒(1 / 3)

人是感情極豐富的動物,人的情緒也是多種多樣的。高興、憤怒、悲傷、抑鬱、痛苦、恐懼……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情緒,而且情緒猶如“波浪”會時常波動,起起伏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是任何事物過猶不及,情緒也是如此,當情緒太過度、太極端,就會失控,如果狀態持續,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從而產生情緒障礙,以至於演變成“情緒病”。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情緒病”在現代生活中愈演愈烈,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疾病。據研究,情緒病的引起分外因和內因兩種情況。外因包括環境刺激、各種壓力、各種不如意的事情等;內因則是由於性格、性情、心態等所致。“情緒病”會導致人的精神狀態不佳,乃至影響身體狀況,最終會給人的生活(如工作/學業表現、社交、家庭關係等)帶來困擾。因此,我們要學會及時通過情緒調控、平衡、轉移、釋放、選擇等方式控製和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遠離“情緒病”,做情緒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我今天心情不好”、“我今天太高興了”、“我好害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情緒。很多人知道自己是有情緒的:會高興、會生氣、會悲傷、會恐懼……然而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情緒?情緒是從哪裏來的?為什麼自己的情緒會不斷變化呢?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情緒,情緒具體是指什麼?

人的情緒就像一個“萬花筒”,多姿多彩又變化莫測。因此,很多人不僅對別人的情緒琢磨不透,對自己的情緒更是不甚了解。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若想調控好情緒,讓自己做情緒的主人,首先需要明白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探索出自己情緒的來源,知道自己的情緒變化規律。總之,學會認知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打敗壞情緒,戰勝壞心情,讓自己天天擁有一個好心情。

1.我們一起來揭開情緒的麵紗

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每天都跟情緒共舞,尤其是現代社會這趟高速列車上,埋伏著各種各樣的情緒,情緒就像神秘幽靈一樣漂浮在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中。然而又有誰知道情緒真正是什麼?有誰去揭開情緒的麵紗一探究竟呢?

《禮記·中庸》中有一句:“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由此得出喜怒哀樂這個成語,概括出了人們的最基本、最熟知的情緒。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情緒更加豐富:我們有時會高興喜悅,有時會難過痛苦,有時會焦慮憂傷,有時會空虛無聊,有時會孤單寂寞,有時會氣憤憎惡,有時會恐懼膽怯,等等。情緒是極其複雜的心理現象,它有著獨特的心理過程;情緒是實實存在的,同時又是琢磨不透、變化多端的。

情緒的概念

關於“情緒”的確切含義,各大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已經辯論了上百年了。如今情緒有達20種以上的定義,盡管它們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主要包含以下四種成分:(1)情緒會引起身體外在和內在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情緒的表達形式。(2)情緒是一種有意識的體驗。(3)情緒不是盲目的,它包含認知的成分,甚至涉及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和評價。(4)情緒是行動的準備階段,這可能跟實際行為相聯係。

普通心理學定義上講: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應。是以個體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情緒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刺激物的認知等複雜成分。

通俗定義上講:情緒就是人的心情、心境,是人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情緒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常跟心情、氣質、性格和性情有關。

情緒的構成

情緒既是主觀感受,又是客觀生理反應,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種社會表達。情緒是多元的、複雜的綜合事件。情緒構成理論認為,在情緒發生的時候,有五個基本元素必須在短時間內協調、同步地進行。

(1)認知評估:當外界發生或出現某事(某人),認知係統自動評估這件事的感情色彩,因而觸發情緒的產生(如,看到熟悉的某人去世了,人的認知係統會自動評估這件事對自身產生的意義)。

(2)身體反應:身體自動反應是情緒的生理構成(如:意識到死亡無力挽回時,人的神經係統覺醒度降低,全身乏力,心跳頻率變慢)。

(3)感受:人們體驗到的主觀感情(如,對於某人死亡,人的身體和心理產生一係列反應,主觀意識察覺到這些變化,把這些反應統稱為“悲傷”)。

(4)表達:情緒通過麵部和聲音變化表現出來,向周圍人傳達出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和行動意向(如,悲傷時會哭泣、緊皺眉頭)。當然,表達方式有共同處,也有獨有的方式。

(5)行動的傾向:情緒會產生動機(如,悲傷時會找人傾訴,憤怒時會吵架等)。

情緒的意義

(1)情緒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個正常的人,必然是有情緒的,因為這是人的生理現象。沒有情緒的人,無法想象,可以說如同行屍走肉、沒有了靈魂。沒有情緒的人是不完整的人,是人生的極致痛苦。

(2)情緒是一個人的能力

這種能力有天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培養的。如一個人的自信、勇氣、冷靜、堅定、創造力等,這些能力雖然需要資源、知識等輔助去實現,但是根本是由你的內心感受去實現的,俗話說“謀事在人”,沒有心裏的某種感覺支配,外在的東西都是“紙上談兵”。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情緒能力。

(3)情緒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每份情緒都有其意義和價值,給我們指明一個方向,或賜予某種力量。情緒督促我們不斷學習、改變。如,小孩子被火爐烤痛了,下次就不敢再摸,不甘心落後的人才會發奮努力,假如沒有恐懼,生命也就無談珍貴了。

(4)情緒是為我們服務的,勇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本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例如我們的手腳、積累的經驗和知識等都是為我們服務的。很多人成為情緒的奴隸,是沒有駕馭好情緒,使它臣服。然而這種情況是可以扭轉的,當我們自身辦不到時,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如知識、技巧等,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2.情緒種類知多少

人類的情緒就像一隻萬花筒一樣,色彩豐富多樣。人類有幾百種情緒,此外還有很多混合、變種、突變以及具有細微差異的“近親”。情緒的種類僅用人類的語言是形容不完全的。

情緒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就像人類身體上的各種神經係統交叉錯綜。因此要對情緒進行準確的分類顯得尤為困難。

許多研究者對情緒進行了長期的探索,但一直都在爭論到底哪些情緒屬於基本情緒,甚至懷疑是否存在著基本情緒。中國古代將人的情緒分為喜、怒、哀、樂、愛、惡、懼七種基本形式。現代心理學一般把情緒分為快樂、憤怒、悲哀、恐懼四種基本形式。

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認為人類的情緒具有共通性,對此他花費40年之久進行了研究,並走訪了很多國家,結果發現某些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憤怒、厭惡、驚訝和恐懼)的表達在不同的文化中都很雷同。由此艾克曼指出:人類的確存在少數幾種核心情緒。人類的四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所對應的特定麵部表情,為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所公認,這說明情緒具有普遍性。艾克曼的觀點一定程度上證實了人類是有基本情緒的,這四種基本形式即情感的紅、黃、藍三原色,以此為基礎可混合成千上萬種的情緒。

通俗地講,喜就是快樂,是人們追求某種東西並達到目的時所產生的滿足體驗。它是一種正麵的情緒,使人產生接納感、享受感、超越感和自由感。

怒就是憤怒,是指由於受到幹擾而使人不能達到目標時所產生的體驗。憤怒有時是由於某種刺激驟然發生的,有時是經過長期的積壓終於在某刻爆發。

哀就是悲哀,悲傷,是指人們對失去重要的東西或願望破滅時、現實不能滿足理想時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悲哀的程度有重有輕,這取決於對象的重要性與價值性。

懼即恐懼,害怕,是指人們在遇到某種危險企圖擺脫、逃避時所產生的體驗。人們產生恐懼一方麵是由於天生因素,比如女孩子見了老鼠等就會害怕,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處理可怕情景的能力與手段。

另一種現代頗具代表性對情緒的分類是根據情緒狀態即發生的強度、速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心境

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而持久的情緒狀態。當人處於某種心境時,會以同樣的情緒體驗看待周圍事物。如人傷感時,會見花落淚,對月傷懷。心境體現了“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的彌散性特點。平穩的心境可持續幾個小時、幾周或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激情

激情是一種爆發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如在突如其來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會產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緒反應。在這樣的激情狀態下,人的外部行為表現比較明顯,生理的喚醒程度也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顧一切的魯莽行為。因此,在激情狀態下,要注意調控自己的情緒,以避免衝動性行為。

應激

應激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當人麵臨危險或突發事件時,人的身心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引發一係列生理反應,如肌肉緊張、心率加快、呼吸變快、血壓升高、血糖增高等。例如,當遭遇歹徒搶劫時,人就可能會產生上述的生理反應,從而積聚力量以進行反抗。但應激的狀態不能維持過久,因為這樣很消耗人的體力和心理能量。若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可能導致適應性疾病的發生。

不管情緒有哪些種類,按照哪種形式分類,我們都要明白情緒是由我們自身產生的,是可把控的。情緒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我們離不開情緒,但在情緒的海洋中,我們絕不能迷失,而是自由自在地遨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