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赤腳童年(1 / 2)

李瓦日是黎平肇興鄉人,有著長征精神紅色故事的黎平縣,他還有個弟弟叫李瓦姆,都是侗族村寨的人。

肇興是最聚集苗洞族人居住區,有著多彩的風情,河風景、鼓樓寨、風雨橋、稻田山間對歌,苗洞族大哥鬥牛。

你可以先去參觀鼓樓,看老人們下三段圍棋,渴了在外麵的青石板水井舀一瓢,滋潤體能,遊走風雨橋,坐在欄杆邊上,悠閑自在,感受糾纏的時空,撫摸著溫柔風撲鼻而來的花香,令你忘記所有的一切。

那種慢節奏,誰碰到都會有一種輕鬆的感覺,身心自由,靜悄悄的像那流星自由墜落。近年來,瓦日的家改裝成一家民宿,瓦字旅館門匾掛的四個青色大字,瓦字旅館兩邊是大木牌扶手欄,雕刻穿著青色碎花衣裳的人物,勞作畫圖,有牛,有犁,有爸,有滿臉笑容,頭上盤著亮帕的主人,還有他真會賢淑妻子戴著福字青花子。

一家庭一起在田裏麵,一邊在撒黃牛茅草,一邊在撿田螺,另一個在牛的背後趕著,揮著白色的細簽頭繩劃一道彩虹下,孩子們嘻嘻開顏,玩起了木陀螺,揮著棕櫚葉製作的鞭子,多麼自在,每分每秒都要準備下一個精彩。

他父輩有四兄弟,老大做茯苓生意,發家致富,老二當兵後在老家當村長務農,這是瓦日的父親,老三本職做木工,也兼職做村幹,老四在各村寨之間做黃牛販賣生意,由於遵守宗族的婚姻硬性規定,至今誕身。

這地方是苗侗族兩大少數民族的交彙區,有著和而不同的生活方式,總體是挺融合的,每當節日來臨會在一起交流各自風俗人情。

在苗洞族寨的土司族規裏有這樣的規定,不允許本族人與同姓氏為婚,不允許本族人同別族人同婚,不允許擅自結束婚約,即使現在也不能一直還是氏族裏的原素。兩個民族風俗習慣大多一樣,交融一起。

但又不兼容彼此的血緣親屬關係,除非不在寨子裏生活居住,也與世族裏親戚減少交際,嚴重的斷絕一切關係。像他堂姐瓦佩與苗族男朋友之間的感情也有著這一關卡。

瓦日的堂姐上高中的時候,一家搬去縣城住了,可能因為那裏有一個溫暖的新家,瓦佩觀念隨之得到改變,新家給的環境影響就像個像上的階梯,自信得到提升,他感覺到黎平縣城這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他逐漸拋開傳統思想的禁錮,完成自己的理想追求,隨然減少與親戚串門。

可她的心裏一直在祈福自己家族能生活幸福,有模有樣,也關心堂弟堂妹的學習生活,將來能為上高中的孩子們做些有用的幫助,因為這個地方給予她力量和肩膀。而男朋友是苗族,叫劉旦琵。所以她們感情之路並不順暢,這些地方讀書率上升後,年輕人很批判和較勁排斥著。

這樣的愛情故。比如劉旦琵是氏族裏唯一個上大學的人,在這苗族地區的男孩子之前都行早成家,當家庭主幹,孝敬上一代人,哺育下一代。可挺意外的是,他認識瓦佩後,沒有那麼受上一代人喜歡,覺得他是另類的、奇怪的男孩,叛逆的先鋒者,別人都會說會給家裏帶來不好的厄運。

而李瓦日爺爺嘴邊上嚼著煙杆,在一樓堂屋客廳杯靠竹編椅子,一台長虹牌電視機播放著西遊記,他見著兩位年情人說出動畫,你們回來了吃飯吧,蘸上美食,很有誘惑。

爺爺給他做了幹椒炒臘肉,田螺鮮鍋,還有湯汁酸剁蕨菜根。在吃飯的時候,他邊在環視著再看他又搖搖頭來,摸磨煙鬥,捏捏耶耶,掏出火機,打一撮火焰,蹦一口吐出這個無可就要的世界,眼前漂浮成了煙圈。

爺爺,你怎麼不吃呀?弟弟問,哥哥回答說,“爺爺一般吃傍晚的油茶飯了,快點吃。”

“去睡覺!”爺爺很靦腆,少說話,目光投向兄弟倆吃得很開心的樣兒,哥哥用侗話和爺爺打了招呼,哥哥就拉著弟弟的手上了樓去房子典型的吊腳樓,是爺爺親自設計和建造的非常漂亮的木架結構樓,三層三排樓頂還有一個可以了望淩空的臥室。

人字的鋪瓦工藝,中間橫梁頂瓦片是豎疊成條紋的,拚接著兩頭邊昂然翹著,下麵掛兩條白色的大鯉魚。兩大人字鋪瓦麵分別用各兩塊大玻璃嵌入瓦片層,那一麵分兩塊照亮整個房間,並且裏麵寬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