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曄細想了一下,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現在各個企業都特別喜歡招收海歸的人才,認為他們有能力、有思想,和在國內接受教育的人不一樣。但他們卻沒有考慮到一個適配度的問題:或許海歸的人才在思維和能力上更優秀,不過想要融入本國的環境之中,還需要不斷地轉化和磨合。國外的教育畢竟是在國外的土壤生根發芽的,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國外自然如魚得水,在國內卻會有一個“水土不服”的階段。而薛婉柔她的目標就很明確:既然要在國內發展,那麼國內的基礎教育無疑是最適合當下的環境的,這才是要牢牢把握住的主幹;國外的教育當然也能起到開闊思維的作用,但它隻能是必要的補充,而不可能是主幹。就算是要博采眾長,二者也不可能等量齊觀,總是要分個主次。如何才能融會貫通、把握其中的度,這其中還有很多講究,都需要好好地規劃和思量。
幾個人就這樣在圖書館坐了一會兒,然後一起到學校飯堂吃了一頓飯。在此期間,薛婉柔也從二人那裏聽說話劇社有話劇表演這件事情,當即決定和他們一起去看一看。薛婉柔也很喜歡話劇,之前她看過曹禺的《雷雨》和《日出》劇本,但也隻是停留在閱讀劇本之上,並沒有親自看過現場的話劇表演。她當然也知道話劇社的表演不能和專業的話劇演員的演出相比,可即便是不完美的表演,她仍然願意去看。對於話劇表演來說,有觀眾就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勵,盡管演出可能並不完美,但演員的付出值得觀眾的支持與肯定。
下午兩點鍾,三個人準時來到了小劇場觀看演出。小劇場有不少空位置,但來看表演的人仍然很多,不過大體都是高二的學生,高一的學生也隻有那些加入了話劇社的才過來捧個場。話劇社的眾人也不要求座無虛席,即便是麵對一個觀眾,他們也能揮灑出全部的汗水傾盡全力的表演。
話劇的大幕慢慢拉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話劇發生的場景——一個寬大的大廳。邱岑和曹曄之前看彩排的時候,場景還隻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舞台而已,很多時候他們都是無實物表演。而現在加上了不少道具,不過出於條件的限製,場景依舊簡陋,而且也不能完全還原原著,但已經能夠看出一點輪廓來。序幕拉開,很快一個個人物就此出場,一段家庭倫理的悲劇就這樣慢慢展開。那位迎新的學姐還是演的周繁漪,她的表演算不上極佳,但卻有自己的一套東西在。話劇演員最重要的素質就是還原話劇劇本中的人物形象,讓人真正沉浸在話劇之中,但不管怎麼說,話劇演員也隻是表演而已,這種表演不可能完全將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所以必然還是會帶有一些自己的影子,隻不過這自己的影子被盡可能地藏了起來。所以,同一部話劇,不同的演員來演,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麵貌,這不僅僅是因為每個人對話劇的理解不同,看問題的視角不同,還因為演員身上總是帶有他自己的特質,這種特質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複製的,想要複製別人的表演,最終隻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完全失去了演員應有的靈性。
劇情進展得很慢,但事件已經快要交代清楚了。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醞釀,整部劇終於在一個集中的場景爆發了,演出最終在悲劇的氛圍中落幕。不得不說,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排練,這些學生演員的水準明顯較之彩排又高出了一截,雖然還是不免有些出戲,但情況已經好很多了。
話劇社社長開口說道:“謝謝大家前來觀看演出,為我們話劇社捧場。在座的高一學弟學妹們,如果你們喜歡表演,喜歡話劇這個形式,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現在公開的社團招新活動已經結束,但我們還是會接受私底下的入社申請。如果真的有意願加入我們,通過麵試後就可以成為我們話劇社的一員了。另外,如果有參與藝考的同學,歡迎大家報名器樂社和戲劇社,我們會有專門的老師給大家作專業谘詢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