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做法既可以滿足孩子求知的欲望,還可以通過看書這種方式,培養孩子自己學習的興趣。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愛上讀書,剛開始就是因為要尋找問題的答案才去翻書的。
父母要懂得在孩子麵前回答不出問題來,這事兒不丟人,你不是希望孩子比你強嗎?但是,你如果回為被孩子問倒而發脾氣,那就太沒有做父母的風度和胸懷了。
最好的做法是,父母在孩子長大之前就開始做準備,多讀一些天文地理、人文科學的書,有條件最好把大不列顛全英百科全書看看,哪怕掌握點兒皮毛估計也夠應付一陣兒了。
孩子的求知欲和他的創新能力可能成正比的,小的時候就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長大了一般都會從事一些技術性比較強,需要鑽研精神的工作。
保護孩子的求知欲跟保護他的眼睛一樣重要,因為這是他學習的動力,那些長大以後對學習沒啥動力,小小年紀便有厭學情緒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在幼兒期求知欲特別旺盛的時候,沒有得到滿足,這一點在許多父母因為孩子學習困難來谘詢的時候得到證實。
在我看來,孩子的破壞欲、求知欲都是他們身上最珍貴的特質,需要父母用心去嗬護與引導。孩子的智力開發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可能都會在他還是幼兒的時候就要著手。
在這裏我要鄭重建議年輕的父母,不要自己圖省事把孩子扔給父母帶,這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和習慣培養都沒有什麼好處。
老人帶孩子一般就是讓他衣食溫飽,不磕著碰著就算完成任務了。可現在許多老人文化素質偏低,本身就有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在他們身邊一個是很難養成有規律的科學的生活習慣,一個是會因為老人的溺愛、嬌寵而變得個性異常。
老人因為隔輩親,又不太懂什麼科學的育兒知識,常常憑本能和經驗來帶孩子,不能很好地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培養好的習慣的需要。
父母們應該算一算這樣的賬,把孩子交給老人,你看上去省了很多心,省了很多錢,但你要知道,孩子的個性、習慣是多少金錢也買不回來的。
很多跟著祖父母長大的孩子,到了入學的年齡回到父母身邊,都有很嚴重的不適應症,比如在爺爺奶奶家可以不洗腳、不洗臉就上床睡覺,但在媽媽家不可以,他可能會很不開心,在姥姥家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而在媽媽家要起來上學,放學要回來寫作業,這些都有可能讓孩子對上學產生抵觸作用,甚至發生厭學情緒。
還有老人大多處於退休狀態,對人生也沒什麼規劃,對未來也缺少目標,老人鬆鬆垮垮的生活節奏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智發育,跟老人待久了,他就會覺得這樣比較舒服、放鬆,回到爸爸媽媽家,爸爸媽媽年輕還有許多追求,生活節奏就要快很多,孩子可能會因而不適應,如果再沒有好的溝通習慣,親子關係可能就會為此而緊張。
孩子一般在6歲以前是跟父母建立親密感的最好時期,有的父母會把孩子扔給老人,一直到孩子上小學才接回自己家中。這時候孩子已經失去跟父母建立親密感的最佳時期,常常會跟父母產生情感隔閡,這種隔閡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是終生的,後天再怎麼彌補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很多父母會在這個時候後悔當初讓孩子跟著老人的選擇。
由於老人大多數能力有限,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已經很勞累,常常不會有精力去回答孩子的問題,而且,老人的語言方式跟孩子的語言方式有一定的差距。心理學家們早就發現,跟著老人長大的孩子,語言能力通常比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要差一些,這是因為老人一般都疏於跟孩子溝通、互動的頻率遠遠低於跟著父母的孩子,因為,也會使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育受阻,而且,在我所住的小區,我已經不隻一次聽到老人在帶孩子時滿口粗話,不堪入耳。我想這對孩子來說都是特別不好的影響。
孩子是父母的責任,盡管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困難,父母還是應該克服困難,把孩子帶在身邊,親身見證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這也正是為人父母者的快樂所在。
想讓孩子保持勇於嚐試、敢於創新的品格,父母要做到寬容與包容,容忍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隻要安全、健康就可以。
我的哥哥小時候是個特別聰明的男孩,他的好奇心特別強,尤其是對機械的東西,家裏的鍾表、自行車都是他拆卸的對象。後來,他迷上了無線電,他爸爸最喜歡的,也是全家最值錢的家電——一台“美多”牌收音機被他給拆了,為此,爸爸狠揍了他一頓。
剛開始他很多東西拆了就裝不起來,因此就屢屢挨揍,後來,他經驗嫻熟了,拆開的收音機一會兒就給裝了起來,憑著這個本事,他10歲的時候就用郵寄的無線電元件焊接了一台小收音機,我至今記得當那台看上去隻有一個喇叭的收音機真的發出聲音時,我們的驚喜。
十二歲他用買來的零件焊接了一台黑白電視機,雖然,隻有一個顯示屏,而且影影綽綽,並不太清晰,但是,還是讓我們看上了當時最火的電視劇《霍元甲》。
他後來雖然沒有讀很多書,但也做了技工,屬於做什麼像什麼的那種人。
我現在想,如果我們有現在這樣明白,孩子的破壞力與他的創造力是同等重要的,我哥哥也許會成為研究無線電的專家也不一定,隻是,那時的人們忙於衣食溫飽,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我的父母也不例外。
所以,就像那首歌裏唱到的,“現在的孩子趕上了好時候。”我們不僅有了富足的物質生活,還有更係統、更科學的育兒方法,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是福音,對現在的父母來說也是一種大好的事情。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首先要保護孩子的“破壞力”,要觀察孩子對什麼東西感興趣,有的孩子對電動玩具感興趣,一定要拆開看才肯罷休,這說明他在思考,在嚐試,是一件好事情,父母千萬不要為了這樣的事去斥責孩子,孩子對未知的事物有好奇心,說明他喜歡動腦子,而善於動腦子的孩子一定是聰明孩子,父母應該給孩子機會滿足他的好奇心。
思考力常常是孩子創造力的源泉,也是創新能力的基礎,父母可以先從訓練孩子的思考力入手,做到以下幾點:
①考慮問題可以打破常規,跳出定式思維。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用靈活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不局限於固定的思維方式,孩子的思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要比成年人靈活很多,因為他沒有很多條條框框的限製,也沒有很多現實的考慮,因此,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常常是跳躍式的,出其不意的,有時候,他們的想法在大人聽來也許有些稀奇古怪,但這也正是孩子的靈光閃現。
遇上這種情況,父母一定不要著急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界定孩子的想法,或者幹脆說孩子胡說八道,一定要懂得維護孩子的創新能力,首先表示支持他的想法,然後,再來跟他分析他的想法的可行性。
受到鼓勵的孩子會不斷拓展他的創新能力,父母還應該支持孩子勇於嚐試。勇於嚐試讓他對任何事情都保持一顆好奇心,嚐試會不斷地給他帶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這對鍛煉孩子的膽量,提高他的探索精神都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