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在長安城外,整頓兵馬,不進長安城,直接往東行進。
一路走到潼關,潼關守將,見魏主曹睿剛過關,司馬懿等人隨後趕來,看樣子就知道魏軍大敗,等劉季來時,關上守將立馬獻關而降。
劉季留傅肜、傅儉父子把守此守,大將馬不停蹄子,一路向東。
一路上,各地官員換上漢旗,紛紛來投,到達弘農時,弘農太守孟康想拒城而守,卻被郡丞、主薄等人綁了,送到劉季軍中。
劉季下令把孟康斬了,加郡丞為太守,郡中官員各升一級。
一直到了函穀關,才遇上魏軍的抵抗,劉季令三軍攻城,不出兩日便取了函穀關,漢軍的旗幟終於出現在了洛陽城下。
劉季為了急行軍,劉季帶的兵馬不多,隻有三萬,但這三萬人,已經遠遠超過洛陽的守軍。
劉季大軍駐營在洛陽城北門,並不急著攻打,而是一邊派人拉攏洛陽周邊各縣官員,一邊與河南大族通信,漢軍此來,隻誅魏賊曹氏,脅從人員,俱不定罪。
漢軍大軍陸續趕來,前後十幾日,便已達十萬,將洛陽四麵圍住。
孔明派馬良來見劉季,孔明自己坐鎮長安,將漢軍盡數交給劉季,由劉季統領全軍。
丞相高義,就算滅魏這麼大的功勞,他也願主動讓出。
漢軍圍了洛陽後,魏主急下令各地人馬進京勤王,等了一月,隻有豫州兵馬前來,走到陽城就不敢再走了。
魏國的精銳盡喪於關中,各地人馬立刻已生出歸漢的想法來,大魏立國不過三世,幾十年,怎麼能跟四百年大漢相比。
劉季派使入城,勸降魏主。
此時大將軍已因病去世,曹睿也一病不起,眼見魏國已是國祚已盡。
曹睿在病榻之上,對眾臣說道,“我為武帝之孫,隻能以死殉國,你等自己尋出路去吧!”
眾臣聞言,痛哭。
劉季見曹睿不肯歸降,派王平、廖化地人,帶一萬精兵,前往陽城,將守在這裏的豫州兵馬殺的大敗,豫州隨後便歸降大漢。
漢軍在魏境已入本國,王平行軍,路過各郡縣,多有出城勞軍者。
劉季令馬良為行軍大都督,陸遜為軍師,張南、馮西、高翔、孫恒等幾人為別督,這些人都是出身荊州、江東大族,劉季隻給了他們五千兵馬,讓他們去取荊州。
馬良等人從洛陽一路南下,在宛城之中,很多劉季的的故交舊部,早早就樹起漢旗。
馬良從宛城,一路走到江陵,各地望風而降,五千人馬變成了五萬。
徐盛、陳到二人,兵出白帝城,先後攻下秭歸、夷陵,在江陵城下,與馬良合兵。
江陵太守不降,可城中大戶和百姓,聽聞漢軍前來,連夜開門而降,漢軍入城後,馬良請徐盛守江陵,自帶兵去取江東。
江東各地,在吳郡大族的串聯下,不等漢軍前來,便舉郡而降。
徐州人的投漢,最為激烈,各地百姓紛紛衝向州縣,將魏國的官員,全部殺死,這些官員本就想投漢,可徐州百姓深恨曹氏,早就等不及了。
徐州的殺官行為很快就引發了暴亂,馬良、王平各自從豫州、江東分了一支兵,進入徐州,一邊安民,一邊將那些趁火打劫的人全部處死,經曆數月才將徐州安定下來。
丞相在長安,一邊恢複生產,一邊派使者前去並州,將並州勸降,西北東南各州,已盡歸於漢,魏國手中隻剩了冀州、青州、兗州三州之地。
劉季在洛陽,已經圍了此城半年,外圍的縣城俱已投漢,洛陽成了孤城一座。
又到了七月,魏主曹睿大限已至,召見劉季的使者黃權,說道,“我願去帝號,歸順大漢,但求大將軍,能保曹氏滿門老幼,可否?”
黃權說道,“大將軍已上表天子,保曹氏一族富貴!”
曹睿歎道,“吾幼年時,祖父常對劉伯長讚不絕口,今日終是被劉伯長滅國!”說罷口吐鮮血而亡,年僅26歲。
曹真之子曹爽,帶著滿朝文武,手捧玉璽,出城投降。
劉季在洛水邊,接受了曹魏投降,並指著洛陽發誓,保曹家滿門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