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致我們逝去的青春!(1 / 2)

2005年,你跑著回家霸著電視機看《家有兒女》。你可能被“紅手綠手大白手”這個鬼故事嚇到過。你總是拿劉梅和你媽媽作對比,你可能會驚呼劉星說出了你的心聲。你喜歡劉星的調皮搗蛋,小雪總是一本正經學習優異,小雨鬼頭鬼腦喜歡扯著嗓子大叫。你不會知道,很多年後,當你偶然收到電視上播著“我叫夏雪,我叫夏雨,我叫夏冰雹”的橋段時,你先是笑倒在沙發上,一會眼淚自己嘩嘩的流。他們都長大了,你也長大了。

2006年,正是《武林外傳》風靡大陸的時候。你們班男生一口一個“子曾經曰過”“葵花點穴手”,女生直接上排山倒海毫不留情。

這一年,《王子變青蛙》《愛情魔發師》使明道成為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櫻桃發夾許多女生都曾經憧憬過,或許也曾暗自期待撿到一個失憶的王子。在現在,當失憶已經榮登爛橋段榜時,你是不是想起了那隻青蛙王子和尋找他的傻女孩?

那一年,周傑倫的歌塞滿了人們的耳朵。中國風開始悠悠地飄,一首《千裏之外》唱斷多少人的肝腸。班上有個男生賣力地吼著周傑倫的《菊花台》。兩年後,全班一起看了《大灌籃》。還有一個人叫蔡依林,那一曲《舞娘》魅惑眾生。

那一年德國世界杯,意大利奪冠。多少男生徹夜未眠。

你是不是應該慶幸,你生在了一個這麼好的年代,見證了那麼多花開。

慢慢的你長大了,長到了可以喊低年級“小豆包”的那個年紀。那時你還不知道你們這個群體被稱為“90後”。

那時廣播體操還是“雛鷹起飛”和“初升的太陽”。

那時升旗手是被仰望的榮耀。

那時的零食是流口水和牛羊配,那時的牛羊配還很軟很脆,不是你現在買到手的艱澀難嚼。

那時有一種遊戲叫“波波攢”。

那時還有一種遊戲是彈寵物小精靈的瓶蓋一般的小圓片。

那時流行花兒樂隊,那時周傑倫是紅透半邊天的偶像。

那時有一種冰棍叫綠舌頭。

那時你們都癡迷於溜溜球。

那時有一個笑話叫“一加一等於幾”。

那時有一個倒黴孩子小明和現在的李華一樣出名。

那時語文書上被劃了滿滿的詞,一個詞要抄寫四遍。

那時有一門科叫科學課,那時你曾握著毛筆認真地書寫過。

那時初級版政治叫品德課。

那時體育課流行一種叫“貼人”的遊戲。

那時你們喜歡玩鴨子過河,誰都不想當鱷魚。

那時跳繩可以跳一百多個。

那時踢毽子有人曾破200的記錄。

那時滿分還是一百分,那時七八十分都難以啟齒。

那時女生十分威武,那時男生經常被掐得青一道紫一道隻能憤憤地吐出一句“好男不跟女鬥”。

那時有個職位叫“紀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