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是陛下的親生母親,是大明的太後,怎會有錯?”
“陛下仁厚,對太祖的幾位公主難免縱容了一些,今日之事絕不是姑母之過”
“燕庶人起兵反叛,朝堂上政務繁多,陛下顧及的也多,絕不是不管您了”
…………
呂氏的侄女呂芙從珠簾後走出,溫聲細語的勸著呂氏,又端來茶水給呂氏,希望自己這位姑母能夠平息疑慮,接著為自己籌謀入宮之事
“對,允炆是我生的,怎麼會撇下我不管呢?”
…………
“本宮是堂堂的皇太後,福清目無尊卑,以下犯上,就該受到責罰,本宮何錯之有?”
“陛下就是太仁厚了,宗室王爺手握兵權倒也罷了,竟然還顧及那些無權無勢的公主們。”
呂氏大口喝下茶水,很快的調整了自己的思緒,重新端起了太後的儀態,似乎認同了呂芙的話語,覺得自己的侄女甚是貼心,又對呂芙說道
“今日本想在陛下下旨後,讓你和陛下見上一麵,雖說太祖仙逝不過一年多,但總歸是出了孝期的,若是陛下與你投緣,你入宮為妃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沒想到陛下對太祖的公主們這般優容,不僅不下旨責罵,反而與本宮這個母親爭執,也是耽誤了你了”
“但你也不必太在意這些,本宮是陛下的親生母親,陛下遵從孝道時時會來請安,你的機會多的是”
“芙兒多謝姑母”
呂芙麵上喜上眉梢心裏也樂開了花,她雖然也是呂家的女兒,但隻是旁支,與呂太後不知隔了多遠,父親也沒什麼才幹,倚仗著太後與呂家的威名做了一個小小的工部營繕所所丞,九品官。兄長更是混賬,詩書禮義一竅不通,吃喝嫖賭倒是熟門熟路,偏偏父親母親因著他是家裏唯一的男嗣屢屢袒護,全然不顧家中錢米空虛,他們的女兒因在過年都沒有新衣承受了多少譏諷揶揄,就連她出言勸告也要受到父母的斥責
到了婚嫁的年紀,她想嫁一戶富庶的高官顯宦來讓自己揚眉吐氣,可她這樣的家世又怎會有正經的高官顯貴來提親呢?
來提親的官宦人家大多是和她父親一般的八九品芝麻官,好不容易有門第略高些的來,不是家中兒郎性情或是身子有不足,就是年歲太大而家中貧寒之甚。就這些歪瓜裂棗裏還有許多是要她做續弦、填房的。她怎能甘心就這般隨意委屈的嫁做人婦,清貧一生?最後她以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法子,費盡心思地逼著並不重視她親事的父母將這些一一回拒。
倒是也有富商巨賈想要聘她為妻,但士農工商,商戶最是低賤,父親大小也是個官,怎會允許她嫁給商戶?便是萬貫錢貨也是不值當的,直接將上門說媒的媒人打了出去。
父親因此得了一個“不慕富貴”的清名,可自家也因此得罪了媒人,自那時起家中便鮮少有媒人上門了。眼瞅著自己的年歲一日日大了,再不嫁便要過了花期,她偶然在母親那聽到宮中是如何如何的富貴,宮裏的娘娘衣食住行是多麼多麼的奢華,便起了要進宮為妃的心思,央告父親尋找門路。
父親不重視她也不在意她的婚事,但對於宮中的榮華富貴卻是很在乎的,加上她若是年歲太大久久不嫁對兄長也不利,難得的傾盡全力尋求門路。
沒想到太後竟然也有意選呂家的女兒進宮,同族的呂家女兒並不多,自己容貌也算出眾,很順利的到了太後麵前。太後對她也是滿意的,想來略過些時日她就能做娘娘了!
“你是呂家的女兒,隻要本宮還在,你的前程便還在,日後若有福分成了陛下的妃子,你可要多為本宮與呂家著想些,嗯……”
呂氏的話語讓呂芙的喜色僵住了,但呂芙很快反應過來,低頭行禮道
“是……芙兒明白,日後定然事事以姑母為重”
隻要能做娘娘,就是受製於人也是福氣。
呂芙在心裏暗暗想著,期盼著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