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口頭之約(1 / 2)

昌明一中排座位的方式和大多數中學不一樣。那幾年,昌明一中在倡導課堂模式改革,班內分組,一組4人,同一個組的成員麵對麵坐著,課桌擺放方向垂直於黑板,使得昌明的學生看黑板都需要“扭頭”,而不是“抬頭”,抬頭的話,就會和對麵的同學打個照麵,所以,這也使得昌明的班級需要頻繁調座位,以防學生總是往一個方向扭頭,落下什麼“後遺症”。

從曆史發展觀的角度去考量昌明一中的這一做法時能夠發現,創新的“翻轉課堂”模式並沒有顯著提升學生的成績和本校的升學率,但是由於座位坐法過於特殊,倒是為一些感情的種子的提供了紮根的土壤。在後來的一些需要“談及回憶”的場合,不少人用上了“他/她的側臉”來形容自己心中的“白月光”,就像數不清的星星點綴摸不透的夜空,數不清的“側臉”就這樣深深地印刻在了情竇初開的年華裏。

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如我,卻也在一個擁有陽光穿透房間的下午,捕捉到了一刻永恒的光影畫麵。

貝南低頭在思考,午後的陽光斜照在他的側臉,輪廓微微發光,有點好看。

一陣微風從窗戶吹進來,初秋時節,風裏已然有些涼意。

我咬著筆頭,有些許的看呆了。

貝南用我難以察覺的動作,抿了抿嘴角。

過了幾天,第一次摸底考試的成績出來了。

在平行班每班40個人裏,我排在第9名,各科成績既一般又一般的那麼平均,除了英語達到了140的高分。

我對自己了如指掌,如果不是英語,估計自己就在倒數排名裏了。

葉趙青憑借出色的語文和英語成績把自己的名次定在了班級第5名,主要是她的其他科目不突出但是也不拉垮,水平中等偏上。

貝南排名第12,但是其中數學和物理都是滿分,化學扣了兩分,隻不過是總分150的英語和語文分別隻有可憐的71和68分。

“哇!你小子的數理化這麼厲害的嗎?”我瞪大了自己眼睛。

貝南笑笑,看著我的眼睛,略帶無奈地說:“那你要不要看看我的語文和英語呢?”

“確實哦~你這科偏的,確實明目張膽了點。”我打趣道。

貝南剛從語文老師辦公室回來,被語重心長地勸說了一頓,又聽到我這麼說,臉上露出了悻悻的表情。

見狀,我安慰他:“不過劉老師說的也對,你屬於潛力股,英語和語文成績提上去,豈不是無敵?”

貝南麵部的微表情發生了一絲絲轉變,接著挑了一下眉:“哪有你說的這麼容易!”

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我的眼睛上。

被他這麼盯著,我突然覺得有點不自在。

於是便“鬼使神差”地說出了那句:“那要不咱們互相給對方補習吧?”

“好啊!”

貝南答應的很爽快。

“呃呃……”

我沒想到他這麼幹脆!

算了,想想理科學霸給補三門,我補一門也不算虧。

“行啊,有時間再約。”

說完我就回到座位上抱起小說繼續看了。

像這種“下次再約”的話語,不知道要“下次”到猴年馬月。平日裏上課,兩周一放假,放假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哪裏有時間去約。

所以沒過多久,我就徹底把這個事情忘光了。

但其實,有時候見大人們之間說出一些“下次再約”之類的話,也沒見他們真的約過。仿佛這些話都不是深思熟慮過後的,而是用作搪塞當下的理由。

見多了,我也就學會了這種“客套”。而且還會覺得說完“下次再約”以後,“永遠不約”才是正確的走向。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一旦口頭協議中有一人認真了,那事情便會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這麼論述一通,其實還是要看約定之人是否真心罷了。

顯然,我一時之間想出的一句話,貝南認真了。

但話又說回來,貝南答應的這麼幹脆,他是不是就在等著這麼一句話?

但他家在挺遠的鄉下,赴約大概也不容易吧。

可能他這麼說也是為了不讓我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