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喋血荒山情未了 芳墳墓血有乾坤(1)(1 / 3)

詩曰:

山觀晚鍾飄落霞,幾枝蒿草幾朵花。

誰人猶記來時路,青燈照處信無涯。

1

且說近日來,金山頂上金山道觀,求道尋仙、敬香朝寺者終日絡繹不絕。

自從紫煙道長領著森孩兒去大理尋訪冷四方、李自在和春嬌以後,道觀的一切繁瑣道務即由紫煙道長的師弟紅雲道人代為處理。

這一日,風和日麗,晴空無雲。紅雲道人在金山道觀前,為前來求道者講述八仙的由來。

紅雲道人朗聲言道:

“大約在魏晉時期,有書名曰《神仙傳》,其中所錄八仙,乃為西漢淮南王劉安的八位門客。至五代,西蜀道士張素卿又畫《八仙圖》。這些八仙均因帶有凡人的俗氣而未被世人銘記。成吉思汗一統天下以後,又有八位仙人聚在一起,他們乃漢鍾離、鐵拐李、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何仙姑是也。其中以漢代異人漢鍾離最為資深,他有正陽真人的美稱。據說,漢鍾離是從道教老祖老子的徒弟東華少陽君那裏得到的真傳。道家自開教以來,異人倍出,其中人們經常有口皆碑者,正是此八仙者。然而我輩道行淺薄,而八仙又常駐天地之間,故而我輩肉眼凡胎,見不到他們。聽貧道師兄靈智子講,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曾屈駕來過金山,與靈智子道長品茗論道,悠然自得,不亦樂乎。故而我輩當努力學道,弘揚道學。”

紅雲道人輕咳一聲,繼而說道:

“人們喜愛八仙,不僅是因為仙人們脫俗逍遙、與世無爭,還因為人們喜歡這個似乎是湊起來的‘八’字。古代的樂舞講究八佾,宴席之上要有八珍,奏樂要有八音,地方名勝要有八景,道、佛、儒諸家高人與一般俗界名流也都求有八公、八俊、八龍、八儒、八廚之說。這並非偶然成八,實在是天機不可泄也。”

紅雲道人又說道:

“我道家仙術與佛家經文中,也有許多八字語。如八門,又稱八天;還有八解脫、八石、八候、八段錦、八觸、八漏、八歸六居、八字妙門、八祖金丹心法……等等。而對於方術醫門,八字更是數不勝數,什麼八二月、八風、八方、八卦、八珍散、八寶丹、八味丸、八會穴、八綱、八法、八廓、八仙長壽丸、八味逍遙散、八脈交會穴等等,其妙無窮,令我輩即使畢生心悟、修行而不及終矣!”

有俗家求道者高聲問道:

“道爺能否講講全真道與南宗道教究竟有何不同?”

紅雲道人微微一笑,顯然,他覺得此問題提的好。

紅雲道人言道:

“北宋之全真教,道史並非古久,乃從長春子丘處機真人開始。全真教屬於苦道,《遺山文集》離峰子墓銘載:‘全真道有取於老佛家之間,故其寒餓憔悴痛自黔劓,若枯寂頭陀然。及有得也,樹林水鳥竹木瓦石之所感觸,則能穎脫縛律自解,心光陀然普照六合,亦與頭陀得道者無疑。’全真教本不言煉丹服食,自元人陳道虛始,通南宗為一,並兼煉丹養身之術,而服食則未有所聞。這就是全真道與南宗道教的不同之處。”

就在紅雲道人的話音剛落,天空突然響起幾聲驚雷,繼而下起小雨。這時,又聽人群中有人呼叫起來。

循聲望時,紅雲道人看見從西邊天空滾滾的雲際間,淩空踏雨飛來一人。此人身披一件金色長袍,手拿一根蛇形金棒,瞪大兩眼,轉瞬之間即落足於金山道觀的觀堂門前。更為奇怪的是,此人另一隻手上還托著一個黃眼老者。

小雨突然止住,仿佛受到人為的控製。

拿蛇棒之人滿臉橫肉,麵容發亮,神情中還流露著一種驕橫和肆意。他在觀堂門前剛一站穩,那位被托於手中的黃眼老者就跳到地上。

眾俗家求道者見從天上來了兩個會妖術之人,忽拉一下,如驚弓之鳥,四散而去。

紅雲道人暗道:此二人善者不來、來者不善,須格外小心才是。但麵容上,仍充滿謙和與友善的笑意。

紅雲道人上前施禮道:

“大師輕功蓋世,令貧道大飽眼福。隻是敢問大師是何方高人,蒞臨小觀有何貴幹?”

黃眼老者急不可耐地接著紅雲道人的話,惡目一瞪,怪眼一翻,大聲喝道:

“小道士也太無禮!什麼大師長,大師短?為何見到本大師卻連聲招呼都不打,一個勁地問這個叫花子?小道士,我看你是不是不想活了?”

紅雲道人聽罷吃了一驚,心道:莫非這黃眼老道所說的叫花子,就是當今大魔頭、丐幫幫主金珠魔丐不成?他今日來此,莫不是與金山劍訣、金骨王牌有關?

想到這裏,紅雲道人不由得暗吸一口冷氣。但見這魔丐一身黃服,上麵繡有許多閃閃發光的珠寶玉石,紅雲道人便更加深信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