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列幕平沙鼓聲低,寂寥中天淚作雨。
安得神手挽天河,欲傾星漢終有計。
1
出大理國城門向西四十裏,有一座景色奇秀的匡廬山。
匡廬山峰巒疊嶂,叢林參差,九老峰西林寺,觀音橋東林寺,白鹿峰海雲寺,都是當地可數的景觀名寺。
在這眾多古刹古寺中,有一座陂陀寺。陂陀寺規模不大,但周圍環境優雅,有許多名滿天下的叢林圍繞。
陂陀寺東麵是海會林,南麵是秀峰林,西麵是歸宗林,北麵是棲賢林。
陂陀寺就像一顆寶珠,鑲嵌在叢林的正中央。
陂陀寺的住持苦緣大師早年在大理皇宮內是四大護衛之一。有一年,遭嬪妃誣陷,被段皇爺逐出宮牆,並令其削發為僧。
原來,這大理皇宮內的紅顏粉黛也分成四妃九嬪,這些嬪妃依唐人後宮化妝成鴛鴦、小山、五嶽、三峰、垂珠、月棱、倒暈、拂雲、分稍、涵煙等各式各樣的眉毛,相互取悅,競相爭寵。
苦緣大師當年在宮中,雖身居皇宮護衛,但從不曾沉近女色,因而得罪了一些段皇爺平素親近不多的嬪妃。後來,段皇爺逼他出家,倒也正合他的心意。
一晃五十年過去了。
往昔歲月,實為陳腐之水;人世滄桑,思來也是過眼煙雲。苦緣大師在這陂陀寺中潛心修行,整理武學,倒也心清氣靜。
這一天,苦緣大師正在寺內給一隻受傷的小鹿包紮傷口,接紮斷骨,忽聽小沙彌來報說:
“外麵有沙刺國國師求見。”
苦緣大師一愣,自己非君非臣,竟還會有國師求見。他不知什麼緣故,隻好整衣見客。
來人正是摩那羅。
苦緣大師朝摩那羅合十言道:
“阿彌陀佛!國師遠道而來,不知找老衲有何要事。就請國師直截了當,明白直言!”
摩那羅雖不曾見過苦緣大師,卻也曾在大理皇宮中聽說過當年四大護衛的名頭。
摩那羅大大咧咧地一拱手,言道:
“久仰苦緣大師佛法高明,性情耿爽。老夫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摩那羅掃視了一下苦緣大師,見他毫無表情,就一抖袍袖,冷笑幾聲,大聲說道:
“看大師目露血光,想必剛才正在以血染指。不知是殺雞呢,還是宰猴呢?”
苦緣大師心中暗道:
“這國師眼力是何等敏銳啊!別看他年近百歲,但雙目凝透之力卻絲毫不弱,倒也需我格外小心才對。”
想到這裏,苦緣大師朗聲說道:
“國師聽說否,昔有野人,來至田裏,見好麥苗,生長鬱茂,問麥主言:‘你何能令此麥茂盛無比?’其主答道:‘平其土,加其糞,故如是。’這野人聽罷,返至自己田中,依法用之。但又恐其自腳踏土令堅,其麥不生,便令四人以椅抬之,在椅上撒土撒種。這野人未曾想,四人八足比其一人一足,分量更重結果更遭。而今國師心懷凶念,目透殺機,反說老衲目露血光,老衲實在無力回答。阿彌陀佛!”
恰在此時,苦緣大師方才拯救的那隻小鹿從遠處踉踉蹌蹌地走了過來。
摩那羅見罷,哈哈大笑道:
“大師自以為心善,但是當這隻小鹿活命該絕之時,不知能不能也像佛祖割肉喂鷹那樣拯救生靈。”
摩那羅對準小鹿輕彈兩指,隻見這兩指夾帶著一股剛猛之力向小鹿激射而去。
苦緣大師也不怠慢,對準那道指力,呼出一口長氣。就見呼出的長氣後發前至,與摩那羅的指力相融,化為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