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醒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午,饑腸轆轆的他來到了食堂。
食堂的投影中正在播放著他的短視頻《逃出大鷹博物館》。
有一男一女兩個身影正在食堂尋找著什麼,看到了林白之後立馬來到他的麵前。
“林白你好,我是華國娛樂報的實習記者寧凝,這是我的搭檔郝仁,請問可以采訪你幾個問題嗎?”
寧凝紮著馬尾辮,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認真的看著林白,並且詢問。
“嗯,問幾個?”
“額..三個..不..五個如何?”
出於私心,寧凝多加了兩個問題。
“好,等我一下。”
林白也正好吃完,將餐具放入指定車內。
“問吧,就在這吧。”
寧凝點了點頭,沒想到林白挺好溝通的,也沒啥架子,跟她預想的有點出入。
原本以為這類天才會有點難以溝通,見麵之後給自己的感覺和同學差不多。
“第一個問題,請問林白,視頻雖短我們從中發現的小細節卻很多,甚至於有一些會產生不同的分歧。
那麼我的第一個問題還是之前被提問過得,為什麼小玉壺強調是一盞,而不是一隻。
在華國現代用法中,一隻玉壺才是正常用法吧?
華國纏枝紋薄胎玉壺這個名字是你起的嘛?”
寧凝快速的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是一盞。是小玉壺身邊兩萬多件文物告訴她的,她是一盞玉壺。華國纏枝紋薄胎玉壺這個名字是我起的,因為她隻有編號,沒有姓名。”
林白認真的回答了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最後,文物在呼喚家國永安的時候,那個刻有家國永安的枕頭為什麼沒有聽到他的獨白。”
“因為他的神魂已經不在了,他的神魂很可能在張永安的身上。”
林白看著寧凝輕聲說出他的用意。
寧凝一瞬間想到了很多,家國永安的神魂不僅在張永安身上,更在千千萬萬各為文物發聲的華國觀眾身上。
寧凝:“第三個問題,有很多參觀過大鷹博物館的外國觀眾,並不能理解我們會因為你拍的這個短片,引起這麼大的浪潮。你是如何看待的?”
林白:“文物作為我們華國的瑰寶,承載了眾多華國曆史文化,當它們被強盜搶奪,在外國博物館展示,大家沒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所以並不能了解這一份重量。”
寧凝:“第四個問題,為什麼要設定讓小玉壺回去?很多人覺得不回去也挺好。”
林白:“華國是泱泱大國,不做那種偷雞摸狗之事,我更希望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文物們能堂堂正正,風風光光的回家。”
寧凝作為一個現代的華國女青年,由於對於華國曆史了解非常淺薄,其實和絕大部分華國觀眾都有些不能理解,或許小玉壺不回家也是一種選擇。
可是寧凝看著林白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她覺得林白在發光。
寧凝:“第五個問題,對於支持你的廣大觀眾,有什麼想說的?”
林白:“非常感謝支持我的家人們,我們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一億個,十億個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撼動一切的。千載暗室,一燈即明,我們也有可能成為那盞燈,點亮黑暗。”
寧凝采訪完,加了個林白的好友就和郝仁一同離開,沒有過多打擾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