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親患病了(1 / 2)

“90多歲的老人,不需要檢查艾滋項目吧!”白醫生終於忍不住朝護士抗議了幾句。

“這是我們必須做的常規檢查,你問我們的主治醫生吧!”護士甩下冷語,走出了病房。

拿著一長串大醫院名目繁多的就診單據,白醫生的嘴角因激動,不聽使喚地抖動著。他靜靜地望著昏睡中的母親。住院近半月,老人整日緊閉雙目,下眼簾有些浮腫。透明的液體通過一個個針眼,不知疲倦地流淌進老人的全身。憑多年經驗,他認為老母可能是誤食“降糖藥”而昏迷。當他把這一設想告知兄弟們時,二哥卻斬釘截鐵地說:“既然住院,就聽那裏的醫生吧。你是“半路出家”的醫生,別人畢竟是科班出身的!”

他悄悄地掩上了門,第N次走出了母親的病房。

這是一家本市最大的醫院,引進了國外最先進的醫療設備。穿白大卦的醫務人員和來自四麵八方的問診者在醫院大樓裏行色匆匆。兩台電梯喘著粗氣,充斥著痛苦的呻吟。電梯的液晶屏顯示了紅色的“1”。門一開,坐輪椅的,輸液的,護士,醫生,病人家屬全都湧了進來。白醫生被匆匆走出電梯的人群擠出了狹窄的電梯,一聲歎息和清脆的“噹”聲恰好撞在了一起。

嘟—嘟—嘟—,白醫生接通了黑護士打來的電話。聽筒裏傳來了高八度的女聲:“老白,現在院長在,你快來結賬吧!”

白醫生匆匆搭乘了駛往“華中”診所的公交車。

午後的陽光柔和地照在了白醫生的身上。歲月悄悄地把滄桑的印跡烙在了這張曾經英俊剛毅的臉龐。盡管窗外的湖麵波光粼粼,兩岸桃紅柳綠,但61歲已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年齡了。

晃悠悠的車廂裏,他的思緒飛到了半年前的“華中”診所。“老白,有一家診所開張了。正需要你這樣有特色的醫生!”在黑護士好說歹說下,退休的白醫生又上崗了。黑護士,本名錢好,61歲了,因膚色黑黝黝的,所以得了此雅號。黑護士,年輕時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她和白醫生是一家係統醫院的同事,因為不甘心一輩子和針針罐罐打交道,所以她使出渾身解數公關了係統領導,不知多少有權勢的男人被她的“媚彈”給轟趴下了。她特有的“嗲式”發音,讓人聽了都能起一層雞皮疙瘩。即能享受原單位旱澇保收的待遇,又能在外麵當風光無限的總經理,她在原單位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華中”診所的投資人是黑護士的親戚,她就給白醫生做了回“順水人情”。這家診所租了幾百平方的臨街門麵,有時生意好得病人都排到街上了,有時卻清淡得有點療養院的味道。後來,白醫生從黑護士口中才得知個中奧秘:門庭若市是由報紙轟炸和“醫托”製造的假象!如果工商查得風聲緊了,診所就是“大隱隱於市”的低調了。八十年代,白醫生拒絕過不少醫藥銷售代表的“糖衣炮彈”。盡管慫恿病人買高額的藥有不錯的經濟回報,但他絕不會把幾分錢治好病的藥換成被醫藥代表吹得天花亂墜的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