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的氣力與夢想就開始逐漸被環境所打磨消退,所有的知道和不知道都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總結所得。”……
“夢想和現實,讓我分不清你我之間的差距”
“我能做的就是拚盡全力,一點一點的靠近你”
“但我終究不是盤古,最後沒能開天辟地”
“我沒能力挽狂瀾,讓人人所依”
“我終究不是盤古,可以四方支持”
“沒能劃開陰陽,以至苟且偷生”
……
一首酣暢淋漓的搖滾樂結束,台下的觀眾瘋狂的呼喊回應著台上的歌手,電視機前觸景的觀眾手中的煙也燃到了盡頭。
這首歌曲是他自己覺得最能體現他一生生活情景的歌曲,從少年的懵懂,到青年的意氣風發,再到現在……
此時的顧明早已經麻木不已,這首《我不是盤古開天地》結束的那一刻,他的心也跟著已經結束了。
顧明不是什麼天賦異稟的孩子,和大多數普通一樣,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出生,在學習上堅持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以後就因為家庭的負擔,不得已得加入到社畜的“軍隊”之中開始為生活奔波,隻不過他的運氣相對差了一點,這樣的條件,他注定不能留住那個他付出心血,卻又最想組建家庭的人。
他知道,世界的一切關聯就像束縛一樣,沉悶且繁雜的關係網壓製得他喘不過氣來。
他三十三歲那年,他完成了自己最後的責任,將十年來所有給父母攢下的養老積蓄留給老人,獨自踏上了流浪的旅程。
他走遍了祖國的南北,丈量了每一寸土地,越是前進,越是讓他感到折磨,那種,沒有根能紮下的感覺,讓他像浮萍一般,甚至還要時不時的接收家裏的“需求”。
於是,他拿上了那把他許久未碰的吉他,在這都市人深夜發泄的酒吧,唱完了這首原唱的歌曲。
隻是一曲終了,腦子裏揮散不去的,是年少時天真的自己,至始至終,顧明始終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的過錯,這些錯誤的結果,是時代和環境的產物,“感情”之所以高貴,就是在於那種無條件的信任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吧。
想到這裏,眼角的眼淚開始沒法控製的流下。
“終究,自己還是錯了”
“錯在哪裏了呢?”
“大概是,沒有遇見那個能夠回應他一腔熱血的她吧。”
“如果真的要說,還有的,是不甘心吧。”
“為什麼沒辦法一次一人一生呢?”
“真的是我太單純了嘛?”
“誰能告訴我答案呢?爸爸?媽媽?”
“唉~”
一曲終了,他的身體再不能支持他完成最後的謝幕,腦子裏回憶起這輩子的點點滴滴,像走馬觀花一般,最後直直地倒下,他唯一聽見的,是所有人驚慌的嘈雜……
……
全國勞動模範,南行省第十一、十二屆青年慈善代表代表,南行省公益事業促進會創會會長、夏華公益基金會會長,全國夢想助力基金集團董事、新時代流浪歌手代表人顧明先生因積鬱成疾,於2032年12月22日淩晨不幸辭世,享年39歲。
他的一生致力於環境及正能量的建設,捐贈資助了超過2000名貧困大學生及300名夢想青年,自己沒有留下一分的積蓄。他的一生無妻無子,將事業精神通過流浪搖滾樂的行事,在社會中傳唱,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樣的他僅在去世前留下遺囑,希望在去世以後能夠將他葬在南行山的山頂讓他可以永遠的看清世界的樣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