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端倪漸現(1)(1 / 1)

“好,很好!”慈禧太後萬沒想到素日裏百依百順的光緒竟敢當著奴才們與自己唱反調,一張臉頓時青一陣紫一陣,兩眼閃著幽幽的寒光,厲聲道,“你說說看,為何要給他處分?!”

光陰荏苒,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光緒十一年的春天已然降臨人間。

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廣為人知的陳年老店“紀家客棧”坐落在護城河邊的西便門大街上。因著環境清幽,各地舉子進京應試多以此處作為歇息之地。眼下會試期已過,生意自然清淡了許多。雖已時近巳正時分,偌大個門麵裏卻隻稀稀落落地坐著三五個客人。

“真晦氣!”一個二十上下、五短身材的夥計背靠著櫃台,抬眼望望天色,滿腹牢騷道,“我說順義哥,咱整日這般光景也不是個事兒呀,您沒聽前門‘德祥樓’那小子說嗎?他們那可是天天爆滿,每日裏便是賞銀也比咱工錢多呢。您瞅瞅能不能--”

那喚順義的似乎剛從外邊回來,額頭上的汗水晶光發亮,聞聽此言,抬袖拭了拭汗水,冷冷道:“吵吵什麼?皇上不急急死太監,你操的哪門子閑心?莫不是你小子想腳底抹油──開溜了?”

“瞧順義哥您說的,小六子是那種人嗎?我這不也是為著店裏好嗎?”小六子略一遲疑,嘿嘿幹笑了兩聲,“對了,順義哥,您可千萬莫向掌櫃的說我--”“罷了。”瞅著小六子一臉的尷尬樣,順義遂放緩了語氣,“掌櫃的怎樣你也曉得,隻要你好好幹,掌櫃的絕不會虧待你。”

“那是那是。”

“譚公子想必也起來了,你去吩咐做碗麵條給送進去。對了,將辣椒、生薑多放些,知道嗎?”

“哎。”小六子答應一聲,轉身便欲離去,卻聽得裏邊已傳來話語:“是順義回來了嗎?”話音落地,從後院踱進一個人來。但見那人二十左右年紀,中等身材,一身裝束雖不奢華,卻是幹淨利落。清秀的麵孔上,一對黑漆漆的瞳仁顧盼生輝,瀟灑飄逸、玉樹臨風,隻麵色顯得過於蒼白了些。順義瞅著忙疾步上前打了個千兒道:“公子爺身子骨還未完全恢複,怎的就出來了?您還是回房歇著吧,小的這便吩咐--”

“不必了,這幾日覺著好多了。再說整日價待在屋裏,這心裏也悶得慌。”那譚公子說著四下張望了眼,“紀叔呢?不在嗎?”

“掌櫃的今兒一大早去了天津,過幾日方能回來。公子您若有事盡管吩咐。”

“嗯──這樣也好。”

“公子,您--”

“哦,沒什麼。”譚公子失笑,“不是說過了嗎,怎的還一個勁兒地公子長公子短的?莫不是看不起我譚嗣同?”

譚嗣同,字複生,號壯飛。出生於湖南瀏陽官宦家庭,自幼聰穎過人,少年時便拜瀏陽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為師,學識名於兩湘。此番因事北上,隻不想進京時日不久便染恙在身。

“公子您這不折俺順義陽壽嗎?公子抬舉,小人感激不盡,隻這禮數卻是萬萬少不得的。”似乎怕譚嗣同再說下去,順義伸手攙了他邊走邊接著道,“來,公子您樓上坐著,上麵清靜些。小六子,還不快去?!”

不大工夫,酒食上來,譚嗣同望了眼,酒菜卻也是家常小菜,極為平常,隻那熱氣騰騰的麵條配著黃澄澄的牛肉丁、生薑末、紅殷殷的辣椒,香氣撲鼻,直叫人饞涎欲滴。會意地點了點頭,舉箸挑了麵條入口,譚嗣同頓覺心裏清爽了許多,抬眼瞅著順義侍立在側,遂道:“你這般樣子,讓我怎生放得開胃口?來,這些菜食歸你,我隻這碗麵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