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怡,一個從小就非常有主見的人,孩子堆裏的大姐大,早熟的她,好像思索任何事情都要比同齡人早,九年義務教育對她來說也是輕鬆應對,成績總是在班級保持中上遊,她仿佛看得更開,開心最重要,不求名列年級前幾。
小學初中是她過的最輕鬆的幾年,每天放學無非就是看看動畫片、追追熱播劇,作業總是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寫完了,回家之後就很少再碰學習的東西了。
“學心理學的也太酷了吧”,中學時的易思怡被懸疑劇的主角狠狠撩住了。
“我也要學心理學!”直到初三,易思怡的目標逐漸清晰起來,考到L市的重點高中。
初三一年,易思怡非彼之前,甚至從不怎麼背單詞的她,利用中考前一個月把三年的單詞重新背了一遍,最終在年級名列34考入一個不錯的重點高中。
可她知道這對於她的夢想而言才剛剛開始,屬實是以前基礎還是太弱,高考隻考了500多一點,還沒過特招線,但無論如何選了個一般的本科院校去學習應用心理學,也算如願了。
大學四年飛快,易思怡總是隨心而行,隻想幹自己想幹的,從小就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她,父母也對她要求不高,開心就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隻要不犯法。
畢業後她重新回到L市,父母在她成年後就四處遊玩了,過的也是十分瀟灑。
於是乎她開了一家心理谘詢店,說是店,其實剛打拚的她一點錢沒有,隻能上門服務或者找個附近的咖啡館。
說實話,心理谘詢確實也掙錢,谘詢一次就好幾百,一個療程要谘詢好幾次。
奈何心理谘詢在國內還沒有那麼普遍,因為大部分的人認為隻有患了心理疾病才需要找心理醫生看病......
但零成本的工作工資也不算低,另外易思怡憑著大學考的教師資格證還在一個複讀機構兼職了心理課的老師,剛畢業的她靠著勤儉節約的生活滿打滿算每月能落手裏小一萬塊。
就這樣過了幾年,年僅26歲便獨自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動手能力極強的她利用點滴時間完成了大部分的裝修工作,省下不少錢。
而由於資曆的原因工資不斷變高,月供三四千對她來說剛剛好,完成了兒時的理想,現在的她隻覺得再苦再累開心就好,而隻要生活品質高她就開心。
所以她一直努力掙錢靠消費來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
一年過去27歲那年買了自己人生第一輛車,一下房貸車貸便壓到身上了。
雖說車貸很快就能還完畢竟即使全款買她也能拿出,但無論如何確實都會讓生活變得拮據起來,可她的業務量卻再也不能突破。但好在房子裝修好可以入住了,業務便也可以在家處理,這新房子算是家和谘詢室一舉兩得了。
即使工作再忙,周末也要休息的她。
這天本沒有任何預約的,可門鈴卻響起來了。
一開門,隻見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小夥站在門口問道“請問是易老師的工作室嗎?”
“怎麼了,有什麼事情嗎?”易思怡也順勢反問了一句。
“哦,是這樣的,我有個朋友,他事業上受到了一個比較大的挫折,我想帶他來谘詢一下,他現在整個人就比較down,哎,我看他那個樣,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才從網上看到帖子有說推薦易老師的,我找那個網友要了信息便找來了。”小夥子便不緊不慢站在門口解釋道。
“我就是易思怡,但今天並沒有預約,不能谘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