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宗時的才人,再到中宗時的昭容,上官婉兒與武則天一樣,可謂是侍奉了兩代皇帝。】
【然這種侍奉似乎是名義上的,更多的是她在政治上的地位。她陪伴了武則天20多年,到武則天去世,上官婉兒的權勢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
【身為皇帝的妃嬪,可她在宮外卻有自己的私宅。她僅憑一人之力,替代眾多朝臣獨當書詔之任。她才思敏捷,品評天下詩文,擴大書館,舉賢任能。】
唐朝。
李世民感慨,“好一個才華卓越的女子!”
他向來欣賞有才幹的人,雖說她為榮華富貴忘卻家族仇怨,但他也能有所理解。
仇人太強大,僅憑她一個弱女子,如何報的了仇!
唯二讓李世民不喜的是此女也是一個權力至上的女子。
他不喜歡有野心的女子,比如武則天,再如這上官婉兒,他喜歡的還是如觀音婢這樣的有才而心中無權勢的女子。
武周。
武則天依舊似笑非笑,對於上官婉兒的請罪之聲充耳不聞,但她內心卻也沒那麼平靜。
她內心深處有著複雜,也有著欣賞,上官婉兒不愧是她看上的女子,不僅有才華,做事也利落果斷。
當她垂垂老矣之時,她便已在圖謀後路了。
【大唐是一個競爭上位的時代,當有一個武則天冒出來,便會有千千萬萬的武則天想出來。】
【彼時上官婉兒有權勢,可比她有權勢的大有人在,比如韋後,再比如安樂公主,她們無比猖獗,大有效仿武後之舉。】
【於是乎韋後毒死了丈夫唐中宗李顯,立小兒子李重茂為帝,她則垂簾聽政。那怎麼樣做到名正言順呢!】
【她便令上官婉兒炮製一份假詔,在上麵寫上她韋皇後可以裁決一切軍國大事。】
唐朝。
李世民臉色難看,當天幕說到他唐朝競爭上位時,他想到了他的玄武門之變,想到了天幕曾說這是很不好的開頭,以至於後世子孫爭相效仿他李世民。
同時李世民也很生氣,都是些什麼玩意!一個個讓女子蹬鼻子上臉。
那什麼叫李顯的,連自己老婆都管不好,還讓她給毒死了,真真丟臉死了。
武周。
韋香兒碰的一下跪下,天幕可害死她了。
她現如今還隻是武皇的兒媳,就算有心也沒這膽啊!
“嗬嗬!”武則天笑了笑,讓人把韋香兒拉了下去。
她沒想到還有這等收獲,捕捉一枚毒婦。
李顯再不是,那也是她的兒,容不得她人殺害。
再說這韋香兒好大的魄力,竟然還敢效仿她,她能有她的才能?
中宗時期,李顯不可置信,他竟然死於妻子之手,深覺窩囊的他,心中一股無名火起,當下被讓人將韋後囚禁了起來。
麵對天幕的言辭灼灼,韋後連解釋都沒法解釋。
【局勢紛亂之時,上官婉兒也曾投靠韋後,然她打從心裏是不認可韋後的,但是為了活命,她不敢得罪權勢滔天的韋皇後。】
【再之後,她加入了太平公主的陣營。顯而易見,唐王朝歌舞升平的背後已是暗流湧動,那麼誰才是最後的贏家呢!】
武周。
上官婉兒看的膽戰心驚,不知她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
【在李家皇族與韋後的相爭中,上官婉兒也是步步為營,每一步都走的分外艱辛,她渴望權勢,但也得保命。】
【所以當唐隆政變之時,當野心勃勃的韋皇後與李家皇族徹底撕破臉皮時,當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共同誅殺了韋後之時,上官婉兒鎮定自若的列隊迎接李隆基,並向他呈上遺詔,表明她上官婉兒是心向皇族的。】
【可惜李隆基並不買她的賬,對上官婉兒下了殺手,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殞,結束了她悲愴而傳奇的一生。】
武周。
上官婉兒心頭一窒,苦笑,最終的她還是逃不過不得好死這個結果。
既如此,她還在害怕什麼呢!
武皇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她吧!
似乎是知道上官婉兒的想法似的,武則天道:“起來吧!朕不會以未來之事怪罪於你。”
上官婉兒一愣,大喜:“謝陛下!”
她在糾結什麼!那是沒發生的未來,既然沒發生,未來也將不會發生。
開元年間。
李隆基感慨萬千,其實他挺欣賞上官婉兒的,奈何她與姑姑關係匪淺。
而他與姑姑注定是政敵,所以上官婉兒,他非殺不可,他不可能留著她,讓她在日後幫助姑姑,與他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