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天元兩百十六年,有三國呈鼎立之勢。扶國重農田,百姓安居樂業;桑國有方術,民生治道方法甚多;連國喜征戰,將士驍勇好鬥。

扶國,宮內。

“連、桑兩國又偷偷派人來了。”扶國陛下緩緩道出,可眉頭緊鎖透露出一絲倦意。“兩國已有交戰之意,卻都想讓扶國隻提供一方糧食。”

“可寡人知道,不論偏幫於哪方。這天下百姓都會吃苦。”扶國陛下向來心善,最是見不得百姓受苦,“眾卿家可有什麼萬全之策,能平息兩國交戰之意?”

扶國陛下將目光投於朝堂的百官,想從他們身上尋求解決方法。隻見朝堂百官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在這兒事上冒頭。扶國陛下看著鴉雀無聲的朝堂,一陣失望。

雖知本國重農田或在其他領域受限,卻也沒料到朝堂百人竟沒一個人能用腦子解決問題的。

正當扶國陛下想屏退眾人時,卻有人開口,“臣有一法,不知陛下可願聽上一聽。”

扶國陛下順著聲音,將視線定格在一位年輕的官人上。

那官人看著臉生,扶國陛下眉頭不自覺的挑了挑,“寡人看你麵生,你可是新晉榜首扶晁?”

“回陛下,正是!”扶晁不卑不亢得回答,沉穩得讓扶國陛下對他想法不自覺多了一絲期盼。

“那你說說,如何能解決當今局麵?”扶國陛下向扶晁詢問道。

“連、桑兩國雖在戰場上各有所長,卻都在後期糧草補給上容易出現問題。而兩國知道我國不善爭鬥,想逼迫扶國戰隊從而在糧草補給上壓倒另一國。”扶晁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扶國的局勢,讓扶國陛下眼露讚許。

“若我國能在此時與兩國結為姻親,雙方或許會因為都能得到補給而停止休戰。”扶晁將計策攤開講,引得百官沉思。“微臣此計雖能牽製兩國暫時停戰,卻也要犧牲扶國兩位公主還請陛下定奪。”

百官聽見扶晁的計策,都在小聲交談。順帶看了一眼自家陛下的神色,隻要形勢不對就會立刻反駁。

扶國陛下明白扶晁是點到即止,將最終的決定拋給了自己。看著除開扶晁,其餘閉口不談的百官。扶國陛下些許無奈的揉了揉眉心道“寡人明白了,此計可試。你們就先散了吧。”

“臣等告退,望陛下保重龍體——”聽見扶國陛下宣布退朝,朝堂百官溜得比兔子還快。爭先恐後的想湧出這壓抑的氣氛。

看著離開的百官,扶國陛下像是下定了決心朝著後宮走去。

扶晁看著扶國陛下離開時的神情,眼底滿是笑意。就像是看著懵懂無知的兔子,自己跳進狼窩般的興奮。

悅詩宮

“把安平公主、安雅公主叫來皇後寢宮——”扶國陛下一下朝便匆匆趕到皇後的寢宮,“越快越好!”

“陛下,什麼事情這麼著急。竟把孩子們叫過來問話。”皇後還在房裏便聽到自家陛下慌慌忙忙的聲音,“可是她倆犯什麼錯了?”

“皇後,寡人也是沒辦法了。”看著扶國皇後一臉憂愁的神色,扶國陛下還是狠心開口。“寡人要將兩位女兒分別嫁給連、桑兩國。”

“陛下——這倆孩子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扶國。您於心何忍呐!”扶國皇後深知連、桑兩國後宮水深,不願女兒卷入勾心鬥角中。“為何突然如此。”

“數月以來,連、桑兩國悄悄派往使臣不下十次覲見。都是在威脅寡人站隊,如若站隊各國百姓將會如何?”扶國陛下將皇後擁入懷中,“寡人也知連、桑兩國水深,可既為天子就該為百姓憂思。皇後,你能明白寡人的苦心。”

“可她倆才過及笄之禮,他們還那麼小。”扶國皇後知道,自家陛下亦是下了決心。無論怎麼勸說也沒有結果。

“皇後,風起就該將厄事斬殺在搖籃中。”扶國陛下知道皇後已經認清現實,緩緩寬慰“若孩兒們能作為利刃,為百姓換一線生機。這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