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外出撫軍1(1 / 2)

李邦華對李明睿的觀點表示了疑慮,並指出左良玉部隊的問題。他提到左良玉在淮上屯兵,朝廷無法調動他的部隊,這使得朝廷對左良玉的控製力有所削弱。李明睿則對左良玉的要求糧餉感到憤慨,認為他應該抵禦賊寇而不是索取糧餉。然而,李邦華提醒他目前討論這些已經沒有意義,因為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隨後,李明睿表達了自己希望遷都南京的願望,並向李邦華請教如何實現。但是,李邦華堅決表示不建議南遷,並提出了替代方案:請皇帝親征或派遣太子監國南京。然而,李明睿擔心皇帝親征會重蹈土木堡之變的覆轍,也不認同派遣太子監國的做法。 最後,談話陷入沉默中。突然間門外傳來爭吵聲,並且雅間門被一個身高八尺的壯漢堵住了。 以上是我們之前的對話內容,請問有什麼我可以幫助您的嗎?

\"剛才我們確實在討論太子殿下的事情,但我們並沒有妄加評論或議論他的能力。請問您是太子的護衛嗎?如果有什麼誤會,請您告訴我們具體情況,我們會盡力解釋清楚。\"

朱慈烺躺在床上,又翻了個身。

他是傍晚的時候才得到了明確的旨意,允許他出宮撫軍。雖然說是撫軍,其實並不能碰軍權那種敏感的東西,隻是單純因為太子“內守為監國,外出為撫軍”這一習慣說法而已。

不過太子出宮絕非一件簡單的事。這可不是從內宮到外宮那麼簡單,而是真正要離開紫禁城,前往潛邸居住。回想當年自己從鍾翠宮到文華殿講學,那個折騰勁就讓他脫了一層皮,更何況這回幾乎是**生活了。

盡管得到了皇帝的首肯,皇後也終於含淚放他出去,但是應該準備的侍衛、儀仗、宮人都還在籌備中。信王府空了十六、七年,也要重新修繕一番。這自然也要花不少的銀子,但相對於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軍餉,簡直就如毛毛雨。

——我不能等了!宮裏耳目太多,皇伯母肯定已經知道了,恐怕明天就要找母後討個說法。萬一到時候父母親大人又起變動,恐怕就走不出去了。

朱慈烺翻身而起,重重換了口氣。

外間值夜的太監登時警醒起來,躡手躡腳湊近簾幕,聽著裏麵的動靜。若是太子翻個身繼續睡,他還能再眯瞪一會兒。太子若是魘著了,那恐怕就要折騰一會兒了。

朱慈烺下了床,踩了命人特製的竹青拖鞋,輕咳一聲。

“殿下,要喝水麼?”值夜太監輕手輕腳掀開簾幕,用最溫柔的聲音問朱慈烺,生怕聲音太大驚了太子。

朱慈烺點了點頭。剛才在床上的時候隻覺得清醒得難以入睡,真的坐起來卻有些頭暈朦朧。

小宦官連忙端來了白水,遞給太子。

朱慈烺一飲而盡,道:“掌燈,去書房。”自己扯過一套輕紗道袍,隨手披在身上。

六月初的京師晝夜溫差不小,此刻走出屋子甚至略有寒意。算算時日,眼下應該是公曆的七月間。若是四百年後,正該是北京全城燒烤的時節,而眼下這種不正常的低溫,無疑是因為小冰河期正值巔峰,在最近一萬年中能夠排上第二位。

這種讓人抓狂的氣候,將在未來幾年有所緩解,而那時候大明早已崩塌。故而後世有人感歎“天意亡明”,並非虛指。

很抱歉打擾您,請問有什麼我可以幫助您的嗎?

朱慈烺靜靜等待著田存善的到來,心中不禁思索起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和太監之間的關係。這些太監分為明麵上的派係和暗中結成的陣營,他們相互勾結、爭鬥,對朝廷政務產生了重大影響。

朱慈烺深知田存善在宮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是自己最為信任的人之一。盡管不能完全依賴太監,但他們掌握了許多消息和資源,在宮廷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片刻後,小宦官匆匆返回書房,恭敬地向朱慈烺稟報:“回殿下,田公公已經被叫來了,請殿下稍候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