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簡介(1 / 1)

其實自己是很普通的一名寶媽~長相普通,身材普通,個子普通,上學成績普通,還上班的時候工作也是很普通~隻是有時候閑下來躺在床上靜想自己的成長經曆覺得如果寫下來應該很精彩吧,所以才有了自己動手寫下來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這麼多普通的條件竟然全部體現在一個人身上了是不是認為很差了?嗬嗬~其實並不是~更差的是我的出身家庭條件。

我算是屬於記事早的孩子~這個後來的後來大了之後才知道並不是好事~因為記憶力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快樂~或者說少到記不起來,這就和別人說的小時候的美好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出生在爹娘結婚的房子裏,是不是以為婚房一定不差,當然可能在那個年代也算是不差的~但是自己真的覺得很…

大門在東頭,進來就是迎門牆~一個標準院子~院子中間幾棵很粗的梧桐樹,三間房,堂屋在中間,堂屋東邊那間放糧食,西邊那間自然就是睡覺的屋了。我們那裏房子為了可以曬糧食所以房頂都是平的,並不像我現在待的城市平房都是起脊的紅瓦房子。這樣的構造也就注定了下雨的時候屋裏也跟著下雨了~每次下雨都是把家裏能用容器都拿出來接雨水,啪啪聲隨著雨的大小見小見大。雨下久了還時不時的從屋頂掉下來做屋頂用的材料。屋裏的牆麵都是紅磚外露,地麵都是純土的,兩扇木門安裝在被鑿好的石頭墩上。白天出去外邊就用鐵鏈條串起來扣在鎖鼻上鎖上,晚上在裏麵就是長方條的木製門插銷插上。這樣的構造能防羊、狗、牛這樣的體積大的動物,但是像雞、鴨、貓這樣的小動物就不行了,更別說老鼠和蛇了。當然更沒有保溫保暖這一功能了,冬天堂屋和儲存糧食這兩間幾乎和外邊一個溫度。就這樣的家沒有屬於我自己的房間,當然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房子翻蓋過好幾次了至今也沒有屬於我自己的臥室,所以很多時候在想也許這就是不被重視的體現吧…

最早的記憶裏村子裏是沒有自來水和電的,雖然是平原不是山區但是架不住落後啊。家家都是用煤油燈,飲用水就是村裏條件比較好的家裏有打的壓水井。離我們家最近的也挺遠的,一般農村像挑水這樣的事都是女人去幹,家裏男人要出去掙錢養家。因為爸爸姊妹六個,四個男孩兩個女孩,爸爸是爺爺奶奶最大的孩子。據說我爸媽結婚的時候我小姑還在吃奶,所以有了我之後也是我媽帶著,真有事的時候就會把我送去我奶家玩一會兒或者一天,但是絕對不會在奶奶家過夜,也是因為奶奶家實在沒地方容下我!自然像打水這樣的事都是跟著我媽去的。

我媽拉著木頭做的拉車,去的時候拉著空水桶、我和弟弟,對,我還有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弟弟;回來的時候拉著水和弟弟,我自然是緊跟在後邊。壓水井很沉,壓起水來很費勁,出水量也不大,最主要還要排隊,所以一般出去拉一次水就是一上午的功夫,當然如果不排隊能快些。回家的路上由於是坑坑窪窪的土路非常的顛簸,雖然拉的車不快但是依然沒有蓋子的水桶偶會有些水撒出來,我看到後就用小手捂著,雖然起的作用並不大。這樣的日子日複一日的重複著,我們一天天長大,日子也是一天一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