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衣衫襤褸的祖大壽來到巡撫行轅,丘禾嘉迫不及待地問道:“天佑大明,祖大帥安然歸來。大淩河城怎麼樣了?”
祖大壽欲言又止,猶豫片刻後說道:“末將無能,未能將眾將士帶回錦州,大淩河城已失陷。”
丘禾嘉歎了一口氣,又問道:“你如何得以突圍?”
祖大壽繼續說道:“城中糧草早已耗盡,末將隻能率部趁夜突圍。昨夜鏖戰之後,大部未能脫身,幸得天降大霧,末將才能趁亂脫身,不過僅有二十八人衝出重圍。突圍之後已是天明,沒有馬匹可乘,末將擔心被建虜追上,隻好藏匿於白雲山中,待到天黑之後,才得以步行趕回錦州。”
丘禾嘉連聲歎息道:“那何可綱呢?”
祖大壽遲疑了一下,說道:“末將讓他一起突圍,何可綱堅決不肯,對我說道:‘你是軍中主帥,一定要突圍出去,即便大淩河城不保,你能成功突圍也算是對孫閣老的一點慰藉。作為副帥,我當以死殉國,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說完他自己寫下祭文,率部掩護我突圍,最後死在亂軍之中。”
說完,祖大壽眼中閃爍著淚花,心中對何可綱的虧欠之情難以自抑。
丘禾嘉聽後歎息不已,說道:“經此一役,我大明損兵折將,痛失精銳,平遼之日隻怕是遙遙無期了……”
大淩河城沒有消息之時,丘禾嘉心中尚有一絲希望,如今敗局已定,三萬多關寧軍精銳僅剩下寥寥數人,加上長山之敗的損失,關外明軍已喪失大半。想到自己挾收複京東四城之餘威,剛到遼東赴任時的意氣風發,如今慘淡收場,丘禾嘉內心之痛溢於言表,他癱坐在椅子上沉默良久,半晌才緩緩地說道:“祖大帥,這些日子你也吃盡了苦頭,快快回去休息吧。明日我再將今日之事奏報朝廷,一切都請皇上定奪。”
祖大壽向丘禾嘉行禮後轉身離開。
丘禾嘉已然睡意全無,他懷著沉重的心情提起筆來寫下奏疏,向朝廷奏報大淩河城失守、祖大壽突圍的消息,幾易其稿,寫完後已近天明。
丘禾嘉將奏疏合上以後,突然一口鮮血噴出,他趕緊將血跡擦拭幹淨,以免被人發現,然後才捂住胸口緩緩躺下休息。
很快,祖大壽回到錦州已經好幾天,皇太極遲遲沒有等到如約的炮聲,他明白祖大壽是不會回來了,更別提奪取錦州獻城。皇太極心裏有些惱怒,但又不便發作,於是下令將大淩河城毀屋鏟平,這才班師回沈陽。
對於投降的明軍,皇太極作了如下安排,分別編入各旗:
一等副將祖可法下男丁五十人,祖澤潤下男丁五十人,祖澤洪下男丁五十人,參將薑新下男丁十人,遊擊方一元下男丁十人,薑奎下男丁二人,分隸正黃旗。
副將韓大勳下男丁五十人,參將盛忠下男丁十五人,遊擊棍銘石下男丁十人,陳變武下男丁十人,張懷良下男丁十人,分隸鑲黃旗。
副將劉天祿下男丁五十人,楊韋徵下男丁二十人,參將張廉下男丁十五人,遊擊吳奉成下男丁十人,分隸正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