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稚子生長(1 / 2)

等升上了初中,分班考試就像屠宰場的機器,把每個部分劃分為三六九等,餘歡自然是最下等的那一塊肉。

可惜他活該,成績不好淪落如此本就是物競天擇。

新教師可能會想著,我要去改變,我要去勸解,我能夠把每個孩子都變成墊底辣妹裏的主人公,我要讓他們向陽生長,但老教師見過的浮沉多了,便會看著他們起起落落,然後奔向各自各種各樣的人生。

當你見過的青少年多了就會發現,少年身上的朝氣和狂氣相等,少年身上的驕傲與自卑相等,少年的哀傷與傷痕相等,但人們看到的最明顯的隻會是向陽生長的那一株。

理所當然,就像喜歡動漫角色的時候會喜歡的往往不是被人看不見的那一個角色,像某個遊戲裏的搖滾角色,像某個遊戲裏的醜陋角色,像某個動漫裏給別人當陪襯的角色,像一個胖子,像一個瘦子,像一個不夠俊美的,像一個陰暗的,像一個善惡皆有,但卻毫無特點的角色。

人們總是慕強的,畢竟,小說裏的主角在某個方麵總是佼佼者。

那些不被人們注意到的角色可能名字也沒有,但集合起來之後,就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混混。

誰都有可能見到過,可能在校門口,或許在操場,也可能是在奶茶店,時髦的服裝店,又或者是鍵盤聲橫行的網吧,又或許是在理發店,他們身上帶著一副少年的桀驁不馴,又或者是狂氣,或者說是痞氣。

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畢竟去要求社會觀念尚未構立完全的孩子有絕對正確的三觀是成年人的傲慢,更多的,他們說出某些話,做出某些事隻是希望被人們關注,被人們看見,或許是因為自卑,也可能是因為熱衷於享樂。

畢竟對於孩子而言,享樂不需要代價。

這也變成了俗稱的一句——沒經過社會的毒打。

很正常,像他們這樣子的小孩會做些什麼吸引人的注意力呢,他們所了解到的最人上人的人自然是一呼百應,應者雲集,孩子不會分辨什麼是真心,什麼是虛情,所以他們來者不拒,因為他們的準則很簡單,論跡不論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似乎比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做的要更好。

或許少一點質疑心會過得更好吧,可惜的是餘歡沒能做到,當同學都在小學時候明裏暗裏的排擠他時,當老師傷害他,有人落井下石時,當父母作為旁觀者不保護他時,他自然會對身邊所有人都抱有猜忌。

顯而易見,常見的自我保護機製。

況且這可是初中,青春期肆意生長的地方,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情緒化一些。

當然,青春期,哦不,不止是青春期,隻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刻意劃分群體,就像分班考試一樣,好的分成一個班級,壞的分成一個班級,孩子們也有這樣子的本能。

自然,餘歡也不怎麼被人接納,他顯得莫名有些陰鬱,讓人不好靠近,就算不論怎麼跟他套近乎,總給人一種淡淡的涼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