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2月28日,康有為離開法源寺後七個月,在梁啟超帶頭為他慶祝七十大壽後二十三天,死於青島。1927年4月28日,康有為死後兩個月,張作霖絞死李大釗、李十力等共產黨員二十一人於北京。其中李十力移柩法源寺。他臨上絞架前抬頭望天,含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康先生,雖然絞刑使血流不出來,我也算先流了我們的血。”消息傳出,大家不知“康先生”何所指。1928年7月4日,孫殿英為了盜墓,掘了西太後墳。事後蔣介石揚言要查辦,但是,當蔣介石的新婚夫人宋美齡收了贓品,並把西太後鳳冠上的珠子裝在自己鞋上的時候,查辦之說,也就不了了之了。1966到1976年十年“文革”期間,紅衛兵為了“破四舊”,掘了康有為墳於山東。同一“文革”期間,也為了“破四舊”,袁崇煥的墳也給平墓毀碑了。不過,由於傳說棺材裏有個“金頭”,引發了“革命小將”的貪念與盜寶興趣,平墓不夠,還是把墳給掘了,挖到三個人的深度,結果一無所得。1987到1990年期間,老百姓為了發財熱,到處盜墓,掘了譚嗣同墳於湖南。
所有地麵上活動的,都化為塵土、都已躺下;剩下的,隻有那靜止的古刹,在寒風中、在北國裏,悲愴地 立著。啊!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多少悲愴因你而佇起、因你而止、因你而留下串聯、血證與碑痕。雖然,從憫忠台殘留的石礎上,知道你也不在靜止,也在衰亡。你的佇立,也因你曾傾倒。但是,比起短暫的人生來,你是長遠的、永恒的。你帶我們走進曆史,也走出曆史,隻有從你的“法海真源”裏,我們才看到中國的“血海真源”。
啊!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我們不配向你再會,是你向我們道別、向我們一代一代道別。我們一代一代都傾倒了,隻有你佇立。不過,我們樂見你的佇立,我們一代一代,把中國人民的血淚寄存在你那裏——你的生命,就是我們的。在中國台北我寫《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作為書名,是十七年前我第一次做政治犯時在國民黨黑獄中決定的。自1971年起,我被國民黨政府關過兩次,第一次十足關了五年八個月;第二次十足關了六個月,一共關了六年兩個月,再加上被軟禁在家十四個月,一共是七年四個月。七年四個月中,六年兩個月是在牢裏度過的。我曆經七間牢房,其中有保安處不見天日的密封房、有軍法處臭氣四溢的十一房、有仁教所完全隔離的太平房、有台北看守所龍蛇雜處的三二房。……其中住得最久,是軍法處的八號房,我一人住了兩年半之久。
八號房不到兩坪大,扣掉四分之一的馬桶和水槽及四分之一的我用破門板架起的“書桌”,所餘空間,已經不多。一個人整天吃喝拉撒睡,全部活動,統統在此。不過不以人為本位,小房間內也不乏“生物”,白蟻也、蟑螂也、壁虎也、蜘蛛也、蜈蚣也……都戶限為穿、來去自如。至於狗彘不若的人,就自歎弗及。八號房的戶限與來去,主要靠牆與地交接點上的一個小洞,長方形,約有30厘米×15厘米大,每天三頓飯,就從小洞推進來,喝的水,裝在五公升的塑膠桶裏,也從小洞拖進來;購買日用品、借針線、借剪指甲刀、寄信、倒垃圾……統統經過小洞;甚至外麵寄棉被來,檢查後,也卷成一長卷,從小洞一段段塞進。小房雖有門,卻是極難一開的。門雖設而常關,高高的窗戶倒可開啟,可是透過窗上的鐵欄看到的窗外,一片灰牆與肅殺,縱在晴天的時候,也令人有陰霾之感。在那種年複一年的陰霾裏,我構想出幾部小說,其中一部,就是《北京法源寺》。
由於在黑獄裏禁止寫作,我隻好粗略地構想書中情節,以備出獄時追寫。1976年我出獄,在料理劫後之餘,開始斷斷續續寫了前幾章。1979年我複出文壇,在其他寫作方麵,一寫十二年,出書一百二十種,被查禁九十六種,被查扣十一萬七千六百冊。這十二年間,幾乎全部主力,都投在其他寫作方麵了,《北京法源寺》就被耽誤了。十二年中,隻斷續寫了萬把字,始終沒法完成。 耽誤的原因其實不全在時間不夠,而是我心理上的一個求全故障。伏爾泰()說過一句話:“最好是好的敵人。”
(’Voltaire Le mieux est I ennemi du bien.The best is the enemy of the good. )正因為我要寫得“最好”,結果連“好”都躊躇下筆了。 國民黨在台灣三十七年之久的報禁解除後,我決定創辦《求是報》,一方麵跟這個偽政權周旋,打它,為它送葬;一方麵要用這種報紙媒體,造成時勢,深入人心,為中國造前途。我深知報紙一辦,我的時間就被困住,《北京法源寺》將不知何年何月問世了。因此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寫兩個多小時,終於在去年年底,快速完成了它。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說一部長篇小說需要六個星期才能完稿,我這部書,恰如其說。由於它隻是我史詩式小說中的一部,我自不打算用一部小說涵蓋所有的主題,所以,它涵蓋的,隻有四百個子題以內,但內容也很驚人。《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廟為縱線,以抽象的、煙消雲散的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為橫剖,舉凡重要的主題: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隱、朝野、家國、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強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變、去留、因果、經濟(經世濟民)等,都在論述之列。這種強烈表達思想的小說,內容豐富自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