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章 決勝之局(1 / 2)

容言澈白衣勝雪,端坐於桌前。他輕舉玉杯,置於唇邊,閉眼輕聞片刻,似乎特享受這寂靜時刻。半晌,他輕抿一口,閉眼回味,沉吟片刻後,再品嚐了一口茶,然後放下茶杯,半晌竟未動筆。

滿場倒吸一口涼氣:完了,容山長竟然也不知。眾人嘰嘰喳喳,小聲議論。

江左少年郎陸舜欽一身青衣,腰間一枚玲瓏剔透的魚型玉佩,據說這枚是江南世家陸家的身份象征,應該是陸家長房嫡子。小小少年郎,能進三甲,已是難得。剛才,他舉杯品茗,但也如容言澈一般,久久不敢動筆。

紫衣少女薛之揚迫不及待品嚐後,托腮冥想半天,又噘起小嘴再泯一口,然後在題板上塗塗抹抹。

清翎自責不已:這個朝代尚無青柑普洱,自己這番折騰,實屬為難人,唉,怕是要被人罵了!她與柳夫人對視了一眼,竟都從對方的眼神中察覺出一絲後悔。

一炷香功夫後,仲裁鳴鑼,宣告最後時刻到來。容言澈突然睜眼,揮筆疾書幾個大字,然後呈到小船上。陸舜欽歎了口氣,書寫茶名,卻又有些猶疑。薛之揚小嘴嘟囔,最終又塗抹了一番,然後也將題板擱在小船上。

小船順流而下,在眾人的目視中,緩緩回到台前。

最先到達的是陸舜欽的題板,上寫著六個大字——普洱桔皮茶,薛之揚的題板上最後的答案是普洱橘子果幹茶,雖未全中,已大差不差了。

清翎輕舒一口氣,古人不乏厲害之輩啊,好歹沒有完全為難住他們。

待到看到容言澈的題板,清翎和柳夫人俱詫異不已。要知道,這道青柑普洱乃是清翎與柳夫人親手炮製,鎖在小盒內。若非她二人製成後秘而未宣,此刻清翎真的懷疑容言澈偷題了,因為他的題板上赫然寫著——青柑普洱,竟與答案一模一樣。

清翎與柳夫人對視一眼,柳夫人沉吟片刻,緩緩開口問道:“容山長,作為此次大會的仲裁長,我不得不問一句,容山長緣何判斷出此茶為青柑普洱?須知,陸公子和薛姑娘寫出桔皮和橘幹已屬難得。”

容言澈見柳夫人如此一問,便知自己應該答對了,遂笑道:“元晦知柳夫人這道茶必然藏有玄機,這普洱易猜,然青柑難辨。我初嚐時,覺得有柑橘的清香,但又稍有澀味,細品之下,還有一分酸甜,與醇厚的普洱相得益彰。雖與桔皮或橘幹味相近,但元晦心知絕非如此。幼時,我曾讀過農書,猶記得書中介紹柑橘十月成熟,然今秋北方比比往年略微推遲,此時恰是小青柑生長季節,其澀味與酸甜味又恰恰符合今日這道茶的口味,所以我大膽猜測了一下,也不知是否猜中?”

柳夫人讚道:“容山長博學廣聞,記憶力和推斷力如此之強,實屬罕見。紫衣佩服不已。”

“不過,”容言澈又斟酌道,“元晦嚐了此茶,覺得青柑入味稍淺,不知是我的錯覺,還是此茶有什麼特殊講究,還望夫人能替元晦解惑。”

柳夫人嗓音清潤,令人如沐春風,她笑讚道:“容山長果然厲害,連這都嚐得出。說實話,這青柑普洱作為最後一道壓軸茶,乃昨日才定下。隻是我們要迅速烤幹小青柑,又不能過分影響小青柑的味道,清翎縣主為此想了很多辦法,也隻能做到如此。所以非是有何考究,而是實難兼顧。不過清翎說了,多給她幾日,她定能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說罷,命人呈上昨夜才製好的青柑普洱。但見淺黃色的錦緞之上,是一枚小小的青柑,通體幹燥,色澤灰青,小小的蓋帽掀開,滿是醇香的普洱。

容言澈歎道:“清翎縣主果然蘭心慧質,竟有如此奇思妙想,又能一夜之間烤幹小青柑,且與茶葉混合,吾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