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讚文中說:“《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業。’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誠哉斯言也!古之學者為師,孔子是一個最傑出的代表,百世千秋為人敬仰,成為“萬世師表”。今之學者賢士,其文史哲泰鬥,以及自然科學之名宿,何嚐不似孔子,何處不見古君子之風?前人有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古今名師,其為人治學,多有堪稱楷模者。細味孔子之為師,詳品史遷之評說,深悟一訓解:文章千古事,名儒百世師;世上權貴,有權有錢,當時則榮,歿則已矣,乃過眼煙雲,於世無存;曆代名師,好德多學,當時雖窮,逝則光輝,乃百世傳其佳譽,萬世存其學問。人生在世,崇師敬學,尊師重道,實為人類之美德。
北京大學自京師大學堂始,是人們公認的我國最高學府,是世界著名的大學。校園在燕園,與圓明園、頤和園毗鄰,是明清兩代著名的“賜園”。其湖光塔影,飛閣流舟,樓台典雅,教區恢弘,“檻外山光,窗中雲影”,美妙之極,正是學人讀書的佳境,是北大人永遠的精神家園。北大之大,不僅有大樓大園,而在於它有寶書大師,“圖書似海,名師如雲”是北大的最好寫照。它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它擁有今日全國高校中最多的兩院院士,它的圖書館是亞洲高校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北大英才輩出,堪稱大師之園。僅就人文社會科學而言,有著名的教育家嚴複、蔡元培、馬敘倫、蔣夢麟、劉仙洲、胡適、葉聖陶、傅斯年、羅嘉倫、江隆基……有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馬寅初……有著名哲學家熊十力、張岱年、金嶽霖、馮友蘭、馮定、梁漱溟、湯用彤、任繼愈……經濟學家陳岱孫、徐寶璜、陳翰笙、千家駒……社會學家陶孟和、許德珩、費孝通……語言學家劉半農、季羨林、錢玄同、王力、羅常培、魏建功、黎錦熙……曆史學家陳寅恪、吳晗、胡繩、範文瀾、顧頡剛、錢穆、翦伯讚、向達、鄧廣銘、周一良……考古學家馬衡、董作賓、裴文中、張政烺……著名詩人作家馮至、何其芳、徐誌摩、聞一多、俞平伯……著名翻譯家林紓、曹靖華……著名文學家魯迅、朱自清、鄭振鐸、林語堂、梁實秋……外語文學家葉公超、王文顯、陳福田、吳宓……
還可以數出一大批學人,他們是欽譽海內外的學問大師。
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是專門培養整理和研究我國古代文獻人才的專業,堪稱今日之“國學院”、“孔子學院”之類。它是新中國成立後開創的第一個嶄新的傳統文化專業。我有幸成為第一屆的二十八個學員之一,曾受到過上列的一些國學大師的訓教。
我生性駑鈍,無誌無學,渾渾噩噩虛度一生。回眸數十年前苦心教我之業師,自覺碌碌無為,無學無為,愧對教我育我之恩師。在北大五年中,所遇導師,有名宿泰鬥,有名儒大師,其人品學品,其精神學業,是我受熏陶而又未能學到的。今僅述記憶所及,回憶恩師們的德澤學海,以敘胸中景仰之情,姑且名之曰《北大從師記》。
《北大從師記》實為“北大師長傳道授業解惑記”,其正文分兩卷:其卷一記述我接觸最多、感情最深、對我影響最大的十大名師,僅記作者親身聞見之事;卷二記述校內外名家大師授課事跡,僅記其授業的點滴感受。卷一名之曰“耆宿傳道紀略”,卷二名之曰“耆儒授業掠影”。其中所記者,大多當時即為“國學大師”;少數當年可能不是大師,後來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師了。附錄一卷,記錄了周恩來、彭真同誌為我們做畢業報告的情況,姑名之曰“周公解惑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