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由低到高(1 / 2)

意識創造物質。

自人類有了自我存在的意識後,便展開了理性和感性的想象,從此打開了改造自然的大門。

上個世紀人們還在唯物與唯心兩個陣營對抗,如今大家似乎已經拋棄了這種意識形態的說法。

盡管很少有人會直截了當地說意識創造物質,但對於原先物質決定精神的說法在根基上已經發生了動搖。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量子物理學的重大發現。

人們對於物質與精神的界定在量子物理領域變得模糊起來。

東方哲學是典型的一元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不二法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即理”等等

我們看到諸多一元論的語句。

以現代語言翻譯意識和物質,我的總結是他們都是能量。

量子物理中稱之為“波”,低維隻是高維的投影。

但我的感覺現代量子物理的研究可能錯了,應該反過來,一切高維都是低維的投影。

因為這樣才符合東方哲學的邏輯。

這也很好的解釋疊加態通過觀察後坍縮成一種形態。

坍縮態和疊加態相比是低維的,形成的關鍵是觀察,觀察實則是一種能量,把疊加態裏的能量分離了出來,使得物質變成了坍縮態。

換句話說,疊加態就是坍縮態和觀察的合集,而觀察正是一種投影方式。

為什麼不是疊加態向坍縮態的投影,而是反過來坍縮態向疊加態的投影?

以“薛定諤的貓”舉例,其實不管後來打開箱子貓有沒有死,它在箱子裏的形態隻有一個,要麼活要麼死,但人們之所以認為沒打開箱子前有可能活有可能死,那是因為人們通過想象進行了投射。

後麵打開箱子,又通過觀察進行了一次坍縮,並誤以為這次實驗是一次高維向低維的投射。

假如以上觀點都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世間萬物都是低維向高維的投影。

想要抹掉高維的存在,隻用抹去低維的存在。

比如把地球上的微生物全部殺死,人類很快就會滅絕。但相反人類滅絕了,微生物卻還可以生存。

回到意識和物質的關係上,意識相對物質其實是更低維的存在,因為物質有實體,而意識無實體。

“有生於無”的道理正在於此。

意識通過實踐創造物質,這裏的實踐即為一種投射,投射的過程顯然是為意識增加了能量,這股能量來自“天道”。

盡管進化論如今有被病詬的地方,但我認為其根基沒有錯,生命形成之前,大自然已經有了“意識”,直到經過萬億年的演化,產生了各種形態的意識。

人類目前對存在的領悟,屬於人類自我意識的範疇,我們無法理解其他生物有沒有存在的意識,所以幹脆就認為沒有。

以我的看法,人類隻是無法理解其他生物的意識,那種理解超出了人類目前所能理解的範疇。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人類或許是微生物創造出來的,盡管我們現在似乎有自信可以消滅微生物,但這種自信真的能實現事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