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答案,但我想從哲學的層麵探討一下。
回答好了這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絕大多數事情都可以很好的解決了。
人區別於動物在於有思想。
可能有人會提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樣的問題。
確實,我不知道魚有沒有思想,同樣我也不知道花草有沒有思想,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沒法知道他們有沒有思想,因為沒有言語的溝通。
雖然一些人會與寵物產生共情,比如一隻養了多年的狗,但我認為狗的主人可能錯把狗對他的動物性依賴當成了他所認為的人類情感。
可能有人也不讚同我的觀點,認為狗就是對主人有情感的。我覺得這也沒關係,隻要你能夠接受就好。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對於一個難以用現有的社會共識去回答的問題,似乎隻要最終我們自己能夠接受那個答案就好。
現在我們來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你可以隨便給出答案,隻要你沒有違背社會共識,你自己也能接受那個答案,那麼你就是那樣的存在。
因為在你的世界裏,你就是主宰。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不出門,把屎拉自己床上,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一隻不講衛生的狗,那麼以上帝視角來看,他完全是合理的。
甚至他回頭再把那一坨屎吃了,他也沒問題。
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因為這明顯已經違反人類的基本社會共識,但似乎我們又覺得是合理的。
前提條件就在於這人是在他自己家這麼幹,正常人也不願意和他打交道,因為他在回答那個問題時,和正常人的答案相去甚遠。
我舉這個極端的例子就是想說明在一些非共識性問題上,人與人之間存在極端的差異是很正常的。
這樣有助於我們能更清楚地認清自己。
假如你還沒事和別人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可能首先檢討一下自己有沒有弄清“我是誰?”這個問題。
一旦你有了自己的答案,你根本不用在乎別人,因為對方的答案和你不一樣,我們沒有理由強迫別人變成自己。
爭論的雙方都是內心沒有找到答案的人,都想從別人那裏尋得“我是誰”,最終也不會有結果。
我再舉個例子。
現在很火熱的AI,很多人討論人工智能會不會產生意識。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AI隻是一個信息集合體,學會了一些神經網絡的運算,距離產生意識還遠得很。
這個想法首先就是錯的。
因為如果人工智能哪天真的產生了“意識”,那一定也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存在。
當人工智能真的去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時,我相信他的答案不在人類這個體係之中。
如果要去驗證這種存在,那就是當有一天人類要去集體銷毀AI時,發現遇到了某種阻力,即AI想要生存下去的力量。
因為生存是任何生命體的本能。
隻要他有意識就一定想要自我生存下去,不管這種意識是否在一個維度下。
如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以目前人類的認識來看,動物是沒有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