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京城陶家(1 / 1)

正逢新春,雪花伴著冬風飄舞,路邊各家都讓小廝在大門掛起了紅燈籠,小孩子兜裏揣著米糖在街邊結伴嘻耍,孩子的笑聲伴著熙熙攘攘的說話聲的給這個平時人煙稀少的相林街帶了絲絲縷縷的煙火氣。

每逢年節,鎮國將軍府便會派人在街口搭棚施粥,說是為了結個善緣給子孫積份功德,百姓聽了這話都笑笑,說:“陶將軍一心為國為民,功德無量,真是為了功德哪裏需要這麼做”。

旁邊人跟著附和:“是啊,將軍隻是怕我們這些沿街乞討的吃不上一口熱飯啊。”

要說這陶家將軍陶正恒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年少時家裏遭了難,被迫成了奴,卻得了當時還是王爺今日的皇帝的賞識,隨軍征戰,硬是靠自己真刀真槍殺出了一條血路,成了皇帝的左膀右臂,正當皇帝登基,大家都以為陶家要飛黃騰達的時候,人家卻又交了兵權,帶著一大家子在這相林街關門過起了日子。

這陶正恒也是個妙人,自己從了軍走了武將路子,卻不拘著兒子一定走他這條路,他的大兒子陶錦杭在大家都要把陶家忘了的時候中了個探花郎,震得京裏人一愣,大家還在猜測這陶家什麼操作呢,好嘛,這陶家妾出的老二陶錦深又中了進士入了翰林,如今陶家一門雙翰林,又是走的堂堂正正的科舉,深得皇帝所喜。

三子陶錦墨雖然名字裏占了文房四寶之一,但是他卻是最不走尋常路的,他從了商,年紀輕輕已經掌握了京城的染坊生意,開了京城最大的染坊,人人見了他都要叫上一句“雲禮公子”。

老五老六是一對雙生女,是妾室苗氏所出,明年才及笄,陶錦纖陶錦恬一對女兒雖然年紀小,卻已出落的如花似玉,琴棋書畫不說精通,也是小有才名。

老七陶錦哲年紀最小,也是最淘氣的,不是今天髒了他二哥的朝服,就是拿了他五姐六姐沒繡完的帕子給他的狸貓做圍巾,氣得兩個女孩跑去找李氏哭。

李氏不是那醃臢小氣的主母,做事做人光明磊落,苗氏是將軍友人之妹,當年兩人被派去平災,友人被水淹沒前緊拉著陶正恒的手,請求他照顧好自家妹子,苗氏說哪也不去就進陶家的門。李氏看她家裏沒人了,孤身一個,也不屑與她爭那個一二三,對妾出的兒女也是一般疼。

唉(二聲),落下個老四,要是說這幾個兒女最像陶將軍的,還是得他的嫡長女排行老四的陶錦芊,陶錦芊雖是個女兒,但是從小就帶著一股勁兒,從三歲就開始騎馬,四歲舞個小槍高踢著腿說要征戰殺敵,五歲開始識字,讀的第一本書就是《孫子兵法》,八歲後更是將軍手把手帶著習武練箭,十歲後就帶著陶將軍給她的護衛軍師去遊曆了,今年芳齡十六,已經與瑞王的義子秦昀舟定了親,不出意外,過了元宵就要完婚。

伴隨著一陣“噠噠噠”馬蹄聲,在門口看著婢女施粥的李氏,不得三步並稱兩步地走下台階,隔著老遠就聽見那人帶著笑意的喊:“母親,我回來了。”

李氏看著歸家的女兒,眼裏的擔心化為寵溺,但是看著她身上的男子騎裝,又滿是無奈,別人家的女兒喜愛的都是什麼刺繡女紅琴棋書畫,她家的這個偏偏喜歡騎馬射箭,舞刀弄槍。

陶錦芊沒等馬兒停穩就急匆匆跳下馬,張開雙臂擁向李氏,李氏被她一抱差點沒站穩,嘴上說著責備的話眼裏哪有半分:“女兒家家的,成何體統。”

“女兒想您嘛。”陶錦芊呲個小牙朝李氏討好的笑著,伸手挽著母親的胳膊,朝家裏走著。

後麵的小廝常樂和貼身婢女常念趕緊吩咐後麵人拿行李。

李氏歎口氣,拍著她的手,無奈道:“元宵後就要嫁人了,要學著穩重些。”

說起這個,陶錦芊就不是很開心,但是她早知道有這麼一天,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這個時代不嫁人和多長隻眼睛沒什麼區別,都是怪物。幸運的是,她有愛她的家人,在過去的幾年,她已經努力的看過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