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呀!我想起來了!”沈思突然歡呼一聲,一蹦老高興奮地說道,“我說我剛剛聽著還真觀、長春子之名怎地有些耳熟呢?!這才想起來,以前小陸子跟我說過這位長春子道長的事情!”
“喏,喏,喏!什麼小陸子,尊敬一點,陸道長人家兩年前就接替醉道人,成了咱們通天九楹的丹木!”時戾止望著沈思,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地揶揄道。
“哈哈哈哈,對對對,就是這位被譽為諸夏第一武學奇才的‘四象乾坤’陸少涚,陸道長!我還記得那時我剛加入咱們通天閣不久,有天他帶著我在識海中切磋武藝,休息時我問他:‘聽說你閱遍玄虛觀所藏的典籍秘卷,咱們道門源遠流長延續至今,已近千年,可曾真的有人修道成仙?’”
“他想也不想脫口便出,說道咱們玄虛觀向來考究,雖道門各派道典、古籍裏記載的修道成仙者數不勝數,但留有確鑿證據的卻實在寥寥無幾!我又問他,何為證據,難不成必須要給後世徒子徒孫顯現真身,降下仙法才叫鐵證麼?小陸子見我抬杠也不生氣,反問我道,大郎你覺得何為修道成仙?長生不死者可謂仙否?不懼寒暑者可謂仙否?辟穀食氣者可謂仙否?能翻江倒海、引火降雷者可謂仙否?他笑嘻嘻地問我一大堆問題,我卻一時間答不上來。”
“小陸子接著說,其實道門延續千年,成仙之法也是與時俱進的。千年之前道門弟子普遍認為靜心行氣,斷穀修行,服食山精草藥乃是成仙之道;待到後來,三五百年前發展成需要踏遍三山五嶽,尋得仙山福地,積德行善福緣深至蒙上仙指引,再經難曆劫煉製金丹,服之以金石替換凡胎才是修仙正途;再後來,便是當下盛行的修身養神,引三景於明堂,飛元始以煉形,采靈液於金梁,長驅白而留青,凝澄泉於丹田,引沉珠於五城的內丹說了!道門之內對修道成仙之法的爭論從未停歇。我們玄虛觀對以上法門皆不排斥,弟子們盡可查閱觀內典籍,尋找適合自身的修仙之道!這也是咱們玄虛觀後起直上,成為道門正統的原因之一。大郎,你剛才不是問我何為修道成仙的證據嗎!我們玄虛觀的標準,便是道典裏記載的‘某位仙者’修道的方法能不能讓後輩們成功複製!近千年來,有記載的成仙者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了,但他們傳下的所謂法門卻無一人能複製成功,從而得道升仙!沈思,這是我視你為自己人,才對你說的,從我一個玄虛觀子弟的普遍觀點看來,修道成仙之說,重在修道,而非成仙!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識得世間之微妙,方能領悟玄妙之大道!”
“我聽他胡謅了半晌,於是便說,按你的說法,讀得書越多,懂得越多,便越容易修道成仙,那別人都說你遍讀玄虛觀珍藏,小陸子你豈非已是半個仙人?!哪知小陸子卻搖搖頭,滿臉痛惜,哀傷欲泣地同我說道,二百年前白玉京之劫後,諸夏動蕩不堪,戰亂不息,災疫不斷,民不聊生。玄虛觀雖四處奔走竭力救助,但畢竟能力有限,危難之中能保存收藏下的曆代典籍也不過蛟朝末期時的十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