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裏,柳學冬開始為自己以後“普通人”的生活做準備。

他買了車,一輛中檔價位的小轎車。

他又買了房,挑了個綠化不錯的老小區,特意買在了六層頂樓,他都計劃好了,到時候樓頂可以用來種點小蔥韭菜什麼的。

買了房就該裝修了,當施工隊來問他想要裝成什麼樣時,柳學冬指了指電視,電視裏正在播放最近很火熱的《家有兒女》。

“就照這個裝。”柳學冬說。

有車有房以後,柳學冬開始思考:有車有房以後該幹什麼?

花了半天的時間,柳學冬腦海中靈光一閃——事業。

經過慎重的斟酌,柳學冬還是決定將心理醫生這個職業作為自己未來的方向。

柳學冬想得很清楚,對於心理學專業,雖然自己隻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但好在自己還有天賦作為輔助手段,完全可以彌補自己前期經驗不足的短板,並且這個職業也更加契合“柳學冬”這個身份。

於是,柳學冬把小區內那個二層獨棟小樓買了下來——這棟樓原先是作為物業辦公室用的,但後來由於業主和物業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業主們自發成立了業主委員會,然後就把物業給趕走了,這棟樓也因此而閑置下來。

裝修隊前腳剛走就又被柳學冬叫了回來,趕著趟地把小樓改造成了一座心理診所。

在診所裝修期間,柳學冬順便招聘了一名員工——一位名叫呂芳的中年女性,之前有過做護工的經驗,不久前因為學曆問題被裁員,她家就在小區內,這次碰巧遇到診所招聘,就直接過來了。而柳學冬也沒有嫌棄,畢竟他需要的也隻是一個平時負責開門關門,打掃衛生,有客時能夠端茶遞水的服務型員工,再說了,就連他自己都是個半路出家的和尚,也沒資格去嫌棄別人。於是二人一拍即合,柳學冬甚至給呂姐開出了一份不菲的工資。

當“聞舒心理診療”六個字被掛上去時,也意味著柳學冬正式擁有了一份事業。

柳學冬倒是沒指望著靠診所掙錢,一開始診所也確實無人光顧。但在某一天,一位“急病亂投醫”的有錢商人在柳學冬這裏治好了某種因為心理障礙而導致的難言之隱後,事情就有些不對了。

似乎在某個柳學冬接觸不到的高級圈子裏,他的診所被吹得有些神乎其神了。從那以後,來找他看病的人就沒斷過,不是高官就是富豪,甚至還有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明星。

日子不知不覺變得忙碌起來,在不斷的實踐中,柳學冬的心理診療技能也逐漸嫻熟。在忙碌過後,他偶爾也會思考:現在事業也有了,那距離“圓滿人生”還差點什麼?

哦,是家。

直到一個月前,柳學冬遇到了那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