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晚明啟示——經濟第一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1)(1 / 1)

中國人的自信心越來越強了。其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經濟、軍事實力越來越強。不像二十多年前,在說四大發明的時候,人們都說“噓,別再自戀了,老躺在過去的光榮裏那可不利於發展喲!”

而如今,我們的成就感來了!成就感回來後,再去看曆史,忽然發現“呀!原來我們的祖先那麼牛!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們會更好!”另一方麵,如同許多或成名或有錢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祖先也變成名人富人一樣,中國人開始尋求一種曆史的必然性--我的成名、我的富貴那是天定的!

似乎“富貴”之後,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晚明的曆史充分證明:經濟第一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很可惜,在今天,“富貴天定”的觀念已經成為一些人的思維定式,認為解決了經濟問題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富貴氣質病

就在這種“富貴”的氣質中,有兩種現象開始出現。其一,有人愈發地狂妄,狂妄得成為我們過去痛恨的人。其二,有人反思:既然我們的祖先那麼牛,那為什麼後來衰落了呢?因此,便有人四處尋找造成衰落的原因。

就在這時,一些外國人恰逢其時地向中國人介紹說:哎呀,其實你們中國人一直很發達、很富裕呢。鴉片戰爭之前,你們的國民生產總值還是世界第一呢!比現在的世界第一強國還要強大。特別是明朝,你們是白銀帝國呀!全世界的白銀最少有三分之一都是你們中國的,全歐洲乃至全世界其他國家總計的財富都不如中國。

國內的一些學者也紛紛出來,向人們說:中國人曾經很富裕。這很像股市,熊市的時候炒股專家們集體噤聲,牛市鼎盛之時牛頭馬麵一個個爭先湧現一樣。

其實,這有什麼意義呢?上述言論確實非常正確。然而,它卻無法掩蓋住一個事實:如此富裕、強大的一個帝國,即使當時整個歐洲聯合起來,都沒有中國富裕,也不如中國的軍事實力強大。但其結果呢?在一次大規模的自然災害下,在幾個農民和落第秀才的鼓動下,明帝國被輕而易舉地打垮了。

如果不把這種病態的“富貴氣質”拿出來曬一曬,經常閱讀曆史的中國人難保不再次誤入歧途。我們中國人經常寫曆史、看曆史,但似乎這麼豐富的曆史資源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好處。

晚明成為白銀帝國、世界第一沒有任何可炫耀的

晚明的白銀帝國現象,是一種虛假的繁榮。中國封建社會的幾個大朝代,如兩漢、隋、唐、明、清,以經濟實力論皆居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在農業社會,隻要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下有一個智力中等的皇帝治理,像中國這樣土地尚算夠用的國家,興旺發達很正常。

中國在農耕社會,和平時間一長,人口自然就會急速上升。在明代之前,從整個世界範圍看,和平時期人口多,其國民生產總值自然就會高,兩漢、隋、唐、北宋、明、清就屬於這種情況。

相反,中歐在曆史上的相當長時間內,因為戰亂比較多,國家小,人口少,農業技術、科學技術、文化水平等較之中國又都不發達,自然會長期落後於中國。

但明朝相較其他朝代的特殊性在於:人口的擴張帶動了農業技術、農業工程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而貧窮地區百姓經商、走私現象較為普遍,使得明朝後期經濟產生了高度泡沫化現象。

晚明敗亡的商人、官僚商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