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九叔(1 / 2)

清末民初,戰亂不休,民眾生活困苦,每遇天災人禍,糧食減產,即會死人無數。加之戰亂頻起,死於刀兵者不計其數。一地之民為了生計被迫背井離鄉外出謀食,多有客死他鄉者。中國自古以來鬼神之說極盛,在廣大民眾中有著十分普遍的基礎。在我國西南地區,猶為普遍。

廣西西南汗水鎮,周家是當地最大的家族。周家老太爺清末時曾做過知府通判,一門連出過三代舉人,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如今雖說有些沒落了,但族中子弟眾多,家大業大,雜七雜八算在一起也怕過了千人了。

這周家的二公子自幼便出國去大英帝國留學,如今剛好滿三個年頭。他爺爺也就是周家的前任族長,早已過了古稀之年,奈何人老心不老,三個月前新娶了一房姨太,從此夜夜笙歌,好不快活。大概是太過快活了,運動過量,某日做操之時樂極生悲,直接往升極樂去也。

這周家是望族,家族最吊的大佬掛了,按照規矩是要風光大辦一場的。汗水鎮方圓五百裏範圍內共有佛道廟宇三間,按道理說,做水陸法事道場紅白喜事不是什麽難事。但在汗水鎮附近這個地方,但凡是涉及到喪葬死人,靈異鬼神之類的事情,村民首選的還是鎮西的“大富豪”。

“大富豪”是本地的義莊。這義莊,大抵就相當於是如今的太平間。不過義莊的性質比較高尚,不亂收費用,性質類似於國際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屬於國有企業。

實際上最初的義莊,早在宋朝時(公元1049年)就由範仲淹提出過,真正形成製度的義莊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四年(即公元1819年)於道光元年(1821年)開始正式運作。主要的目的是由宗族內的富戶捐獻出的田地,用這些田地來贍養族內貧窮戶,這叫做義田,後來在義田內建住房,發展成莊園,就叫義莊。由於是族內的公共財產,由族長統一管理,偶爾有時候也用於暫時停放族內去世人的屍體。後來又發展成收留外族外地人的屍體,久而久之就被描繪成是專門停放屍體的地方了。

汗水鎮的義莊又兼做當地的法醫研究所。因為此類人才短缺,有時也偶爾會客串一把獸醫,平時一天到晚都會點上一盞長明燈,門口一塊巨大的牌子上書“大富豪”旁邊一行小字“為人民服務。”落款是孫中山題。說起這大富豪的名字已是存在以久,打當地有義莊那天起就開始叫做這個名字,追其由來,那版本可就多了,仔細研究的話那就得上溯到。。。。。年之前,總之歸納成一句話那就是一言難盡啊!所以就不多說了。

義莊的負責人人稱九叔,說是九叔,其實年紀倒不算太老,五十出頭,人長的有些清瘦,中等身材,相貌普通,兩腮的顴骨有些稍微突出,留著兩撇小胡子,大概是有些近視,平時經常皺著眉頭,兩道眉毛十分濃重,又長又粗,近乎連到了一起合成一股,給人一種十分滄桑的感覺。九叔平日為人嚴肅,但是心腸很好,人又本事,村民們對其十分信服。因為其本身的職業是道士,專門處理各種與鬼神死人有關的事情,加之其那兩道令人印象深刻的眉毛,所以鎮上的人又都習慣的稱其為“一眉道長”。

汗水鎮的義莊“大富豪”內共有員工三人,莊主是一眉道長全民工九叔,手下兩個科員勞動合同所有製,其中一個是他遠房侄子大寶,另一個是他的徒弟秋生。都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九叔是家傳的道士,從十三歲起就和老爹學習道術,到如今也算是快幹了半個世紀了,本事十分了得。

周家老太爺逝世,按照身份,整個鎮上也隻有一眉道長有這個資格為其主持葬禮。所以,周家人便派人請了九叔去主持下葬事宜。當地死人下葬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說道很多,完全按照程序堅持下來絕對可以把人逼瘋。但死者是周家前任族長,分量很重,又馬虎不得因此,九叔決定好好準備一下,帶兩個徒弟一起去周家辦好這場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