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日,蒲健派往薊城的人馬,都是假扮的,目的便是利用一次次的上當,讓蔣幹失去救援冉智的耐心,更是為了擾亂蔣幹的視線,從而最終成功的將冉智押送到薊城,交給燕王慕容俊。
此時,王午與麾下的主力人馬,已經抵達漳水北岸,並在岸邊紮下大營。
王午立即前往蔣幹的中軍大帳,與蔣幹商議營救魏王冉智的事宜。
“王將軍,一連數日,我們都被蒲健耍了,這個可惡的蒲健,是鐵了心的決定投靠燕國了,如此下去不是辦法,我軍當立即從上遊渡河,並對鄴城發起進攻,營救王上。”蔣幹怒氣洶洶說道。
這種想法自然是非常不可行的,如今魏軍的實力與占據鄴城的蒲健軍團不相上下,貿然攻打鄴城,絕對沒有攻破的可能。
王午搖頭,反對道:“將軍,鄴城易守難攻,以我軍這點實力,根本就不可能攻破鄴城,倒不如奇襲清河、渤海、平原、樂陵數郡,斷了蒲健的基業,如此,蒲健必然分兵救援,這樣一來,我軍或許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蔣幹聞言,舉得有些道理,於是,說道:“好,本將親率兩萬主力騎兵奔襲清河、渤海等地,王將軍率領主力步兵留守原地,記住,一定要設法救出王上。”
“將軍放心,末將會全力以赴的。”王午大聲表態道。
隨後,魏國大將蔣幹,親率兩萬主力騎兵,奔向漳水下遊,由於蒲健並不擔心魏國大軍有實力攻破鄴城,因此,對漳水的防備並不嚴密,蔣幹的兩萬主力騎兵,很輕鬆的就渡過了漳水,並直奔清河、渤海方向而去。
####
在鄴城之中,蒲健正為如何安全的將冉智送往薊城而擔憂,斥候便將蔣幹親率兩萬主力騎兵奔襲清河方向的消息,向蒲健做了彙報。
蒲健聞言,自然大為震驚,清河、渤海一帶是他們建立基業的地方,雖然此刻,他們已經歸附燕國,但在蒲健的內心深處,歸附燕國隻不過是服從父親命令,並且在亂世之中尋求生存的必要條件,隻要時機成熟,他仍舊會采取爭霸天下的行動,並不會因為蒲洪的遺言而束縛手腳。
“三哥,清河、渤海數郡是我們的基業所在,若是讓魏軍占領了,後果不堪設想啊!”蒲雄也明白清河等地的重要性。
蒲健點頭道:“是啊!清河、渤海等數郡,對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絕不可被魏軍占領,四弟,你立即親率兩萬主力騎兵,增援清河郡,一定不能讓魏國大軍占領我們的基業之地。”
“三哥放心,交給我好了。”蒲雄大聲表態,並立即轉身前去準備。
蒲雄走後,蒲健仔細的沉思了起來,他認為魏國大軍在乎的是冉智和鄴城,對清河等地並不十分重視,而蔣幹之所以率軍奔向清河郡,為的便是讓自己分兵救援,從而減弱對鄴城的控製,甚至,完全放棄鄴城,退回冀州東南部。
蒲健心裏很清楚,冉閔在魏國軍民的心裏是威信極高的,而其子冉智的存在,也可以極大的凝聚魏國的民心,若要徹底的瓦解魏國,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殺掉冉智,讓冉閔極其子嗣全部消亡,如此,燕國軍民便會完全的瓦解,並形成零散的武裝,再也掀不起大的波瀾。
雖然殺掉冉智,可以大大的挫敗魏國軍民的士氣,但此刻,蒲健已經投靠了燕王慕容俊,因此,若要殺掉魏國的國君,就必須得到慕容俊的允許,否則,便會落下擅自做主的罪名,讓慕容俊心生懷疑。
為此,蒲健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將冉智等人,安全的送往薊城,交給燕王慕容俊處置,他會建議慕容俊殺掉冉閔的子嗣,以斷了魏國子民的念想。
仔細思索一番之後,蒲健打算派遣兩支人馬,同時向薊城方向行進,一支人馬是誘餌隊伍,而另一支則是真正押送冉智的隊伍。
為了迷惑魏國斥候,蒲健讓冉智等魏國王族和重要的大臣,全部穿上士兵的鎧甲,並乘坐四馬戰車,在三千騎兵的護送下,向薊城方向快速行進。
而那些不是很重要的魏國大臣,則全部由另一路人馬押送,為了迷惑魏國斥候,蒲健會放鬆對路人的管製,並允許路人近距離的接觸到囚車,從而讓魏國的斥候,可以近距離的觀察這些魏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