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淮安府清河縣的寧化鎮,此地民風淳樸,雖然不算繁華但百姓大多也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東邊一條巷子的最裏麵的一座小院中,住著一戶楊姓人家,此時正是傍晚,各家各戶廚房上都飄起了炊煙,而楊家的廚房上方卻還安安靜靜的。
“唉,你們說,逸兒怎麼還沒回來?”一個穿著洗得發白的灰色粗布衣的婦人看著坐在對麵的家人滿臉愁容的說道。
“按理說,二叔昨日就該到家了。”楊家的大兒媳婦黃月娘摸了摸大著的肚子同樣臉色不安的說道。
“不會是夏家為難二哥,把人給扣下了吧。”一個長相秀麗同樣穿著灰色粗布衣看起來不過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緊張兮兮的接過話,她的懷裏摟著一個三四歲模樣的小哥兒,正是黃月娘的大兒子鑫哥兒。
柳蔓初聞言眼底掠過驚慌,越發的坐立不安了,她的二兒子楊蒼逸前往淮安府退親,按日子算起來昨日就該到家了,可是如今還不見人回來,家裏人忍不住擔心起來,怕他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或者意外了。
楊家曾經也是住在淮安府的有錢人家,楊老太爺頗有經商天賦從一個鄉下窮人家的孩子到可以在府城開店做生意,也算是一個能人,然而楊老太爺子嗣薄弱隻得了楊老爺一個兒子繼承家業。
而楊老爺自小就喜讀詩書對從商並無興趣,本來打算參加科考的他因為楊老太爺急病去世後,不得不接管起家中店鋪。
楊老爺根本就不是經商的料對做生意一竅不通,楊夫人柳蔓初性子溫順賢淑,同樣不會做生意。
生意做著做著就虧損了起來,在本就入不敷出的時候,楊老爺又被熟人所騙,最終散盡家產賣了宅子才還清了債務。
楊老爺子受不了打擊一蹶不振,而他骨子裏又有著文人的骨氣硬是不肯接受朋友的資助,無奈柳蔓初隻能帶著一家人回到寧化鎮。
她娘家是寧化鎮這邊的人,爹娘老來得女,在她長大嫁人後不久就接連病逝了,回到寧化鎮至少還有可以落腳的一座小院。
楊老爺楊傑銘年輕時在書院與淮安府首富夏家的大少爺夏守誠相識成為摯友,兩人情誼深厚在各自成家後更是想要成為兒女親家。
可惜他們兩家第一個孩子都是男孩,結親家的念頭隻能作罷,好在後來楊家又生了一個兒子,不久後夏家第二個孩子也出生了,這次是個女兒,楊夏兩家便在孩子們滿周歲那年定下了婚約。
楊家敗落的時候,夏守誠已經考中進士在京中當起了一個小官員,等到他得知消息的時候,他們已經搬到寧化鎮了。
誰也沒想到楊傑銘因自己錯信他人害了家人而日夜悔恨,其實精神已經有點失常了,因為搬回娘子娘家居住,時不時還聽到左鄰右舍的八卦婦人的閑言碎語。
他終日鬱結於心胡思亂想,想著想著人竟然魔怔了,等到柳蔓初注意到時,他人竟然已經得了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