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者說(1 / 2)

國慶假期,拉薩,西藏大學。

10月4號,我和4個同班的河南老鄉趁著假期組織了一個登山小隊,朝著學校斜對麵的那座山出發了。

5號,也就是重陽節,登高,於是我又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兩次登山讓我得到了很多的鍛煉和思考,我甚至有點上癮了。最累最無聊的,不是登山的過程,更不是被山頂曖昧地耍弄的過程,而是從出發點到山腳下的那一段路程。

我想到了兩年前,那是一個夏末秋初的日子。我和隊長(嘿嘿,李向陽,“雙槍李向陽”“biabia”)、徐豔、小貞、大勇、登科、老夏,我們7個人登常寺那座山。那同樣經曆了一段漫長的尋山路,徐豔說她還記得那天的情形,我很高興。

拉薩的山遠遠不是常寺的山能理解的。

拉薩市就像一個小盆地,被周圍的山層層包圍著。我們選擇的是北麵的山,主要考慮向陽,到山頂不會太冷。

登山是集體的事,需要相互鼓勵和扶持,尤其是在前一段路程的時候。不要急急忙忙地趕路,而錯過了一路的風景。

但登山又是個人的事。沒人會替你走哪怕一步,沒人會強製你要登多高,隻有你自己,那是你自己的事。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如果你真有一顆不泯之心,那你就會越登越有動力。

你的目標就在前方。你經曆了跌跌撞撞終於來到了山頂,你發現,前麵還有一座更高的山等著你去征服。也許,那座山更陡峭;也許,你要先下了腳下的這座已征服的山頭,從海拔更低的地方從新開始。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隻要你告訴自己,是的,我就是這樣:我告訴自己,我要征服它,它是我的,我要親口告訴它一個叫張帆的登山者曾經來過這裏。

山上時而不時會出現些許犛牛糞,我告訴自己:“犛牛都能到達的地方,那我也能!”事實上,好幾次我都是根據山上的犛牛糞判斷出了合適的山路(我們姑且把那叫做“山路”吧)。

登山,需要注意什麼?除了“腳踏實地”之外,還有的就是手要抓住那些能和你力量相抗衡的外物,比如說,野草、凸石。昨天登山要比前天時候刺激,不單單因為昨天比前天到達的山頂還要高,更因為昨天我經曆了好幾次絕處逢生,就是生死懸於一線。尤其是最後一個山頭,也是最高點,那個陡峭,那些石形......

我不甘心,“一步之遙,等於一無所獲”。越過那群亂石,到達山頂已算走險,更大的挑戰是下山。下山充滿了被動性和製止性,在著力點和依附物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筆者揪斷過亂草、搫出過鬆石,踩滑過極度風化的石層......跳,轉,換......很爽,很刺激。有幾次,感覺如果失敗了就要完了,或滾下山坡,或腦漿迸裂......哈嗬,到底還是完完整整地回來了。

“人能走多遠?不是要問雙腳而是要問誌向。人能攀多高?不是要問雙手而是要問向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