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藏的路上(1 / 1)

火車進入西藏之後,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甘肅、青海地區那些荒涼的景象。到了這裏不但有數不勝數的高山,還有原始生態的草原,令人注目的湖泊和牧群。說到西藏的牧群,我想特別的發表一些看法。

西藏人窮嗎?不!西藏人生活艱苦嗎?不!西藏是黃河、長江的發源地這裏的水來自雪山,標準的第一道水!我們注意到西藏是沒有礦泉水廠的。所以說他們的水源很充足、很安全。在路上,我們會陸續看到一群群的犛牛,少則百十頭,多則幾百。而且,看得出放牧犛牛這些食草動物是很輕鬆的一項差事,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放牧人的蹤影。我還要說的是那裏的居民很分散,相當分散!過了一戶人家,要過很遠才能看到下一戶人家,我感覺他們是沒有鄰居的。這樣,另外一個問題就出來了:供電。他們有簡單但足夠結實的住房。聽同車在藏工作數十年的乘客說,他們用的是太陽能發電,當陽光充足的時候,一天的儲電可以供應四天的陰天用電,而且西藏的陽光往往是絕對充足的。據說,他們的家用電器也相當齊全,電視機什麼的,哈嗬,不要懷疑他們的資產哦!我算過,一斤犛牛肉38元。再者,聽學姐說,那曲等地的犛牛食用蟲草(一種非常名貴的草藥),因此那裏的生產的犛牛肉價格又是一個罕數!一個牧群肯定是一家,看他們房子的規模,一家最多也就七八個人,往往要比這個數目小些。人均犛牛數,那就不用我說明了......

那種天然的犛牛生產程序,絕對是內地肉類食品生產無法複製的。

不但有犛牛作為經濟來源,還有蟲草。蟲草很貴的,聽說不是當地人的話,挖蟲草還需要證件。

關於呼吸困難,我沒有感覺到。在那曲站的時候,火車停站休息,我們下火車感受一下,那種感覺真的算的上是享受。空氣稀薄,我沒有感覺到,我感覺肺就像被清洗了一遍一樣清爽。不止那曲,拉薩亦然,聽說林芝、昌都等地還要好。

一路上,對我感觸最深的是那裏的山。想想內地,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三四層樓高的小山,就被人們鄭重地起上一個名字,甚至頂禮膜拜。這一路走來我也不知道看過了,多少威武的大山,多少原始的湖泊,用千山萬水來形容絕對不是浪費。我看到的,我沒看到的,那些大山,大到山上山下幾個季節的大山,他們夾在群山中間,顯得那麼的沉默、那麼的低調,我真的懷疑是否有人用心地給他們都起過名字......他們就像那些藏族同胞們,很淡然地顯示著自己的幸福和天性。

一路上,我清晰地感覺到了西藏人的幸福。在內地人瘋狂地追車、追房的時候。他們毅然保持著那份久遠的冷靜和淡然。他們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在物質上,同樣是富有的。他們不會掏出大把大把的人民幣去高調追趕現代文明的消費理念,不會為了一些莫須有的煩惱勞民傷財,他們是真正懂得怎樣過日子的人。同車的乘客說,藏族人民很熱情,如果你到一個藏族朋友家裏去做客,不管是城裏還是鄉下,他們一定會把你招待地酒足飯飽。他們也許手裏並沒有太多的人民幣,或許他們根本就不在意這個。他們,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