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潛龍蟄伏(1 / 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漢靈帝五年,春風乍起,中原大地緩緩複蘇,草木發綠,生機浮現。

在兗州地界,東郡濮陽縣境內,在通往豫州汝陽縣的一條筆直的大道上,一隊人馬正向南疾馳。

兩縣相距將近六百多裏地,這隊車馬已連行三天,五百餘裏,即將進入汝陽境內。

車馬的主人,正騎在一批純白的高頭大馬之上,此馬出自西域,左右十餘從,容貌英俊,風度翩翩,二十來歲,此人正是我們的主人公,四世三公之後,袁紹是也。

袁家有“門生故吏遍於天下”之稱,受過他們援引識拔的後進,數目相當驚人。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以剛滿二十歲的弱冠之年,被委任為濮陽縣長。按漢代典製,凡滿萬戶之縣稱縣令,未滿萬戶之縣稱縣長。

這濮陽雖是一個未滿萬戶的小縣,但對初次正式臨民治事的袁紹而言,卻是一個展現才能建立聲譽的好地方。到任之後,夙興夜寐,勤於政事,使得濮陽的吏治大有起色,一時間讚頌之聲四起。可惜的是,正在大展身手之際,袁紹卻收到了從老家汝陽縣傳來的急信,說他的老母突然病逝了!

此番去世者便是袁紹名義上的母親、實際上的大伯母。她雖然對袁紹有養育之恩,但終歸不是其生母。袁紹的親生父親名袁逢。袁逢有一兄一弟。長兄袁成,曾任大漢朝廷左中郎將,不幸英年早逝。有弟袁隗,曾任三公之一的司徒。袁成身材高大魁梧,極善交際,大家都傳有這樣的諺語,“事不諧,問文開“,大伯父雖然聰明能幹,可惜始終不得其後,袁紹的生父不忍讓兄長斷後,便將袁紹過繼給兄,而他的大伯母,便成為袁紹名義上的母親。

得到消息的當天,袁紹便拋下公務,收拾行裝匆匆登程還鄉。於是,便出現了上文所描述的一幕。

袁紹一回到老家,立即以長子的身份主持辦理喪事。漢朝以孝治天下,父母的喪禮尤為重要,如袁氏這樣的大世家更是如此。袁紹有心把喪事辦得十全十美,所以在禮儀製度上完全遵從古製,一點也不苟且將就。先有登屋招魂,接受吊賓,沐浴屍身,飯含珠玉,後又設立銘旌,小殮悲哭,大殮悲哭,卜選吉穴,挽歌出殯,入穴安葬,壘土做墓,這一大套繁瑣的流程進行完之後,就連二十來歲的袁紹也感到疲乏不堪,身體虛脫。

眾人看袁紹那憔悴的麵容和清瘦的身形,都認為他是世間少有的孝子。喪事一結束,大家都勸他留下一段時間,好生休養一番,再回去上任。但是,袁紹宣布:不再回濮陽當縣長了,要為慈母守塚三年。

他命令下人在母親墓側蓋了幾間的茅草小屋,作為自己的臨時住處,自此開始了塔守孝三年的艱苦生活。“

歲月流逝,袁紹的孝名逐漸傳開。三年期滿,大家本以為他很快會返回官場,但大家這次又都想錯了,袁紹又宣布到:要為早死的父親,追加守孝三年!

大家暗中卻在懷疑:此人的頭腦是否出了什麼毛病?

其實袁紹的想的很清楚。他之所以把六年寶貴光陰浪費在名義父母的墓地之上,完全為了以後,出於長遠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