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疏漏自然是越少越好;但我們萬萬不能無條件地誇大細節的作用,因為隻有在選對了方向的前提下,追求細節上盡可能少出現疏漏,才是對效率和效果的必要保證。
總結:
選擇第一,努力第二!
方向比距離、速度,乃至細節都更為重要!
所謂的“不聰明”,並不是指一個人的記憶能力不好,或是考試成績差,而是指他在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在價值判斷、在思維方式這些非智力的方麵出了問題。
戰略性的錯誤無論如何是不能犯的,一步錯則步步錯,往往導致你處處被動,回天無術;而戰術性的錯誤一般來說都是非致命的,即使犯了還有很大的回旋餘地,還會有補救的措施。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注:語出《史記?項羽本紀》。樊噲,屠夫出身,後來成為劉邦帳下一員猛將。樊噲陪同劉邦一起赴鴻門宴,覺察到項羽已打算對劉邦下毒手,樊噲便借機勸說劉邦趕快逃離是非之地,一走了之。當劉邦拘於禮節猶豫不決時,樊噲情急之下說出了上述名言。)
一個屠夫在兩千多年前都明白的道理,怎麼把自以為很聰明的現代人都搞糊塗了? 三、不犯錯或少犯錯是通往成功的一條捷徑
和別人比如何更快地獲得成功是一種常規策略,而和別人比如何少犯錯誤、如何不犯大錯誤則是一種更為高明的做法。
我們必須麵對的殘酷現實:一切都是有限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社會資源是有限的,機會是有限的,我們的財富是有限的,生命更是有限的!因此,犯錯誤不但有成本,並且每一次犯錯誤的成本都會不斷增加。
1.你有多少犯錯誤的資本?
摔倒了當然要爬起來,問題是你究竟有多少失敗和犯錯誤的資本?
·戰場上,你忍不住點燃香煙,卻很可能成為敵人狙擊手的活靶子。
·商場上,創業失敗一次,需要打多少年工才能還清債務?
·對於一個落榜生來說,他能無數次地複考嗎?
·今天一旦失業了,再找到合適的工作真不知需要多長時間。
·信用一旦受損(比如拖欠貸款),你將被永久地記錄在銀行的黑名單中。
·名譽一旦喪失,你將被孤立,人人都會對你敬而遠之。
……
2.數字會告訴我們犯錯誤的代價到底有多大。
商品社會中,法律和道德標準被製定出來為商品經濟服務,它們成為人行為的準繩與底線。同時,法律和道德標準運用數字來告訴我們犯錯誤的成本會有多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醉酒後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暫扣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做了虧心事的人,恐怕要惶恐終生。
看,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數字時代吧。
我們必須學會用數字來說話,要學會用數字計算你的所得與所失,看看自己是否有足夠多的資本去犯錯誤。
王石和他的“捐款門”事件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裏氏80級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沒有隻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而是在第一時間便開展了救援和賑災活動。
從國家的黨、政、軍領導人,到社會各界的廣大民眾都積極參與捐款賑災的愛心運動。萬科集團在地震發生當天就宣布向災區捐款200萬。
其實說來捐款是自願的事,哪怕捐1元錢也是愛心的表示。但是不少網友還是發出了質疑,認為很多實力遠不及萬科的企業都捐出了上千萬元的善款,相比之下萬科的舉動實在是太摳門了。因為畢竟在上一年中,萬科的銷售收入高達5236億元,淨利潤超過50億元,是國內房地產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麵對公眾的不理解,作為萬科董事長的王石本來可以采取這樣的對策:保持沉默,對網友那些過於情緒化的責難和攻擊不予理睬,令其逐步降溫直至自生自滅,然後等大家趨於平靜和理智後再決定是否酌情追加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