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拔罐療法的基礎知識一(1 / 1)

拔罐療法是中醫外治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古稱“角法”。古時醫家一般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經過後人不斷地實踐探索與創新,拔罐療法可以祛寒除濕、疏經活血、扶正祛邪,而今更有可以隨身攜帶的氣罐來治療多係統疾病與常見病。

拔罐療法的起源及治病原理。

中醫的千年經典療法——拔罐:

拔罐療法,是祖國傳統中醫學內病外治的一種特色療法。主要借助適宜的罐具,施術於人體皮膚、經絡、腧穴及病變部位,借以打開皮膚的毛孔,通過經絡的傳導刺激五髒六腑,將阻滯於機體內的病理代謝產物及侵襲機體的風、寒、濕、火、毒等病邪排出,使病變器官、組織及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促進機體健康的目的。

早期的拔罐療法被稱為“角法”或“角吸法”。最早記載於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文獻《五十二病方》;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有對角法治療的論述;公元755年,唐代王燾著的《外台秘要》中,記載了用竹筒煮罐治病的論述,並詳述了“角法”的操作方法,也曾介紹使用竹筒罐刺絡拔罐來治病,如文內說:“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之所以稱其為千年經典療法,不僅因其悠久的曆史,更因為拔罐療法具有簡便、安全、療效確切、適應範圍廣泛等特點,備受老百姓喜愛,在民間廣泛流傳千年而不衰。

尤其發皰排毒拔罐療法,能有效地排瘀滯、淨血毒、化解病灶、增進機體健康,更為老百姓所推崇。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領域不斷研究加深對醫療器械的改革等,拔罐療法正在向一門完善的學科發展,將成為傳統中醫藥特色療法中的主流療法。

為什麼拔罐能治病除痛:

我們人類在生命過程中,始終與內生之毒、外來之毒相伴相隨,特別是現代人所處的環境、生活方式、飲食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侵襲人體的毒素來源更廣泛。毒素是破壞健康的元凶,是對人體造成危害的物質,或是可以引起身體的排異反應、變應症狀以及使人體產生不適的物質。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毒素的包圍之中,人體也在不斷地產生毒素,其實人類衰老的過程,就是體內毒素積累的過程。

可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表現得很健康?是因為人體具有生理性的排毒行為,可自動排出毒素,如通過出汗、呼吸、咳嗽、排尿、排便等方法來自我更新,進行不斷地新陳代謝,從而保證了人體的健康狀態。經過研究發現,人體內的毒素隻有20%左右可以通過排便的方式排出,其餘80%的毒素要靠其他的生理方式排出。而身體排毒功能弱的人,其毒素就會積聚在血液、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之中,無論怎樣代謝也是排不出去的,不知不覺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中毒症狀,也是許多疾病久治不愈的原因。毒素最可怕之處,在於它不會立即對人造成明顯的傷害(急性中毒除外),而是悄無聲息地在人體內堆積,漸漸吞噬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等到發現時已是沉屙難醫了。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的身體天生具有生理性的自身排毒行為,但是隨著毒素在體內的積累,僅靠自然的生理方式排出體內的毒素已遠遠不夠,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也會受其影響,不知不覺中便呈現出各種各樣的亞健康狀態,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氣短、頭痛、頭昏、四肢無力、關節酸痛、免疫力低下等。

“瘀、堵、毒、痰濁、水飲”是引起身體病變的根本原因,想健康,治病去痛,就要先排出人體內的瘀堵、痰濁、毒素等,這樣氣血才會暢通,氣血通則百病除。拔罐療法的原理就是通過罐具的持續性負壓作用,把機體的瘀血、痰濁、廢棄物、垃圾、毒素等從皮膚表麵排出體外。這也是病重者在拔罐的過程中常常會吸拔出瘀血、紅水、黃水、果凍狀黏稠物等物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