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9.攜手武警踐行“三萬”(2 / 2)

捐贈儀式結束後,鄧秀朝宣布為省旅遊局和武警支隊贈送錦旗。我一愣,這個沒在計劃內啊。沒容我多想,陳發宇已把一麵鮮豔的錦旗送到我麵前。錦旗上書:贈給湖北省旅遊局——“百姓親人”。這個陳發宇也是的,事先沒露點口風。看著錦旗上“百姓親人”這四個字,我掂出了它沉重的分量。我們入駐清太坪以來,其實都是按省裏的“規定動作”老老實實地做,履行了“三萬”應該履行的使命。然而,百姓們卻把我們力所能及做的一些事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給了我們沉甸甸的榮譽。如果做不好,我們將愧對百姓給我們的這份金錢也買不到的榮譽。

捐贈儀式後是警地聯歡。武警官兵擒敵操和隊列表演,帶有濃厚的兵味,展現了軍人特有的風采和陽剛,把整個演出推向了高潮,讓大山裏的人開了眼界。一些村民說,武警的演出我們還是頭一次看。村民特色小分隊穿上了武警捐贈的民族服裝,跳起了《采蓮船》,唱起了山歌。尤其是自編的《薅草歌》和《四姊妹上戲班》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薅草歌》我以前聽過,隻覺得調門高,一句也沒聽懂。這次我照著歌詞看,一句一句地對,總算搞了個明白。上演這個節目的村民有八人,人人都拿著土家人勞作用的薅鋤,一人唱,眾人和。領:筍殼兒葉葉兒包著心肝奴的肉,男是一根筍女是一根竹,我問貴竹好多蔸?眾:四十八個蔸。領:我問貴竹好多根?眾:四十八個根。領:我問竹有好多節?眾:四十八個節。領:我問貴竹好多枝?眾:四十八個枝。領:我問貴竹好多葉?眾:四十八個葉。合:四十八個鳥雀來借歇,四十八個將軍來打獵。喊的喊的灌槍子,喊的喊的灌槍藥,喊的喊的打斷腿,喊的喊的打斷腳打斷腿打斷腳,無處飛無處落,扯奪一翅到山東、山西、雲南、貴州,屋前、屋後、屋左、屋右。梧桐樹上歇囉……有人接到高聲兒矮聲兒長聲兒短聲兒拖聲兒壓氣的號子兒,好叫不好接囉……勞動創造一切,勞動創造美。這《薅草歌》向我們描繪的就是一幅勞動者的美麗圖畫。

《四姊妹上戲班》是小分隊依據一個老曲子為“三萬”工作組編唱的。四個土家姊妹盛著民族服裝。一個年齡稍大的唱:老姐姐我呀喜洋洋,換上一套新衣裳,收拾收拾上戲班,文化娛樂趕時尚……哎嗨喲……唱畢,老姐姐對著其他姐妹喊:哎……姐妹們呀,準備好了沒有?眾:來噠,來噠,你來得蠻早嘛。老姐姐:是的唦,去晚了要散場了。眾:好,那我們就走。四姊妹邊走邊唱:史無前例看今朝,共產黨領導形勢好,省委派來“三萬”隊,訪民情辦實事就是好。下邊歌詞從隊長陸局唱到童處長,又唱到錢科、周科,一個一個讚美了一遍,唱得讓我有點坐不住。唱了三段,大姐姐又白:我們真誠希望省旅遊局工作組(眾接):常駐我們白沙坪,百姓思想已開朗,“三萬”活動指明路,時刻不忘共產黨。農業旅遊齊發展啊,合作開發有力量,共同打造白沙坪……百姓致富忘不了你啊,哎喲忘不了你,哎嗨唷哎嗨唷……

最後一個節目是小分隊的拿手戲《撒葉爾嗬》。先是由譚德萬幾個老人領著年輕人擊鼓唱跳。後越唱人越少,結束時隻剩下三個老者。出生在建始的艾修偉告訴我,土家過去的《撒葉爾嗬》隻傳男不傳女,而現在已經突破這個禁忌,男女都可以跳。《擺手舞》在中小學學生中都作為公共課來修。

三個老者在觀眾陣陣掌聲中,跳唱得滿頭大汗。太陽越來越毒,演的唱的、台上台下都勁頭十足。從他們的臉上,我讀到了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