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外國文學2(1 / 2)

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

高乃依—法國,古典主義悲劇創始人。

莫裏哀—法國

簡介: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

地位: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

作品:《無病呻吟》《唐璜》

《偽君子》—達爾杜弗(達爾丟夫、騙子)、奧爾貢(富商)、艾爾密爾(續妻)、大密斯(兒子)、桃麗娜(女仆)

藝術特色:“三一律”原則(即情節單一集中,地點單一奧爾貢家,時間在一天之內)

1、古典主義創作原則和民間喜劇手法結合的傑作。2、精巧緊湊,層次分明的情節結構。3、打破古典主義關於悲、喜劇的嚴格界限。4、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個性化色彩。

《慳吝人》\/《吝嗇鬼》—深刻揭示了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的本質。

人物:阿巴貢(高利貸者,慳吝貪婪,“吃馬料”)、瑪麗亞娜(兒子意中人,想娶做繼室)

補充:“四大吝嗇鬼”

莫裏哀—法國—《慳吝人》—阿巴貢(“吃馬料”)

果戈理—俄國—《死魂靈》—潑留希金(“撿垃圾”)

莎士比亞—英國—《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巴爾紮克—法國—《歐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18世紀啟蒙文學:英國(笛福、斯威夫特)法國(孟德斯鳩)德國(席勒、歌德)—把資產階級和其他平民當作主任活著英雄人物進行描寫。

英國—啟蒙文學的發源地

丹尼爾·笛福—英國

簡介: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歐洲“小說之父”“英國小說之父”“英國報紙之父”“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魯濱遜漂流記》—“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形式:日記體。

人物:魯濱孫—文學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正麵形象。

星期五—魯濱孫星期五救下的野人。

喬納森·斯威夫特—英國

《格列佛遊記》—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

人物:格列佛醫生自述

內容: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小大飛馬】的遭遇和見聞。

主題:全麵諷刺、揶揄英國的社會現實。

法國—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主戰場

孟德斯鳩—法國

簡介:法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啟蒙作家。

作品:《法的精神》—詳細論證了三權分立學說

《波斯人信劄》—書信體小說,第一部著名的啟蒙哲理小說

伏爾泰—

作品【伏爾泰如此的天真老實】:《如此世界》《天真漢》《老實人》

狄德羅—

作品:《百科全書》

話劇《私生子》《一家之長》《當好人還是壞人》

對話體小說《拉摩的侄兒》—“辯證法的傑作”(馬克思、恩格斯)

盧梭—

《新愛洛伊絲》《愛彌爾》《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懺悔錄》

德國—十八世紀歐洲文學的高峰

席勒—

作品:《陰謀與愛情》—“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

內容:宰相瓦爾特(父)、等人製造的菲迪南(子)與露易絲的愛情悲劇,批判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罪惡和封建觀念的腐朽,表現了資產階級對自由平等的向往。

歌德—【三德特煩惱】

簡介:德國近代抒情詩的真正開創者。

《少年維特之煩惱》—書信體開創了德國小說史的先河。

內容:維特與綠蒂的愛情悲劇

《浮士德》—詩劇。“德國人世俗的聖經”(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內容:主人公浮士德不斷追求、不斷探索人生理想的道路(永不滿足、不斷追求又充滿矛盾),是一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劇。

結構:“五個悲劇”

書齋生活(知識悲劇)—與魔鬼簽訂合約

愛情生活(生活悲劇)—與小市民格雷琴相愛

政治生活(政治悲劇)—羅馬宮廷

追求古典美(美的悲劇)—與美女海倫(古典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