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世界觀概述(1 / 1)

開局給大家看這個可能很枯燥,但是這裏的內容對於日後書中的內容理解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這個世界是一個可以使用魔法的現代世界,魔法也作為一種科學技術被研究著,也有著或多或少的應用。對魔法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定的體係和理論,但是很多地方仍未研究透徹。至於為什麼有科學依據還叫它魔法,,,因為魔法是從近代才開始研究的,而人類文明早在數萬年前就有了,在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類都在蒙昧中使用魔法,他們不清楚魔法的運作機理,就當作是神魔的恩賜,將其稱之為魔法,魔力。

魔力,作為一種能量的存在形式,廣泛地存在於空間之中,構成物質,研究發現似乎和波粒二象性有所關聯。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方式,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被應用。人類可以使用魔法,就像能量以化學能存在於人的身體中,可以被用來進行生命活動一樣,魔力存在於人的靈魂中(魔力耗盡會導致暈厥),可以通過意念將魔力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的功率取決於使用者的專注程度,最大功率和儲存量取決於使用者的精神的強度。人一般通過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吸取外界環境的魔力作為攝取魔力的方式,可以在不可以吸取外界魔力的情況下補滿,但效率有限;也可以有意識地汲取外界的魔力,這樣效率會好很多,但是就像你學習學久了會疲勞,長時間集中精神主動攝取魔力也會導致精神上的疲勞。

魔力達到一定的純度和濃度就會自發凝成一種晶體,叫做魔晶,是這個世界的硬通貨。

靈魂本身也由魔力組成,靈魂的表現形式為意識,需要以肉身為載體,肉身湮滅,靈魂一般會消散,但如果比較強大,或者執念很深,肉身湮滅後靈魂會依舊存留,但是知性和精神強度大減。

這個設定想了很久,屬性。魔法的使用者是有屬性的,諸如火,水,冰,雷,暗,木,治愈,大地……這時候可能有人要問了,啊,不是說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轉換嗎,為什麼又分屬性了,隻要通過已知的方式轉換不就行了?因為在靈魂的形成過程中,隻形成了特定屬性的轉化方式,具體原因不得而知,表現為,對於這個屬性的人,無論你如何教授,如何解釋其他屬性的運作原理,人家就是完全不理解,也無法使用,像生理缺陷一樣。特例也是有的,但是需要極其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才有可能突破屬性的桎梏,習得其他屬性。一般人生下來就隻能使用1~2和屬性,也有些天選之子,能使用3個甚至4個屬性,擁有5個以及5個以上屬性能力的翻遍史書也就不超過兩千人。

世界概況。這個世界由於一些無法考究的原因,產生了奇特的地貌。分三層:

地表,沒什麼好說的。

在天上,大約8到10公裏的高度,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著很多片浮空的大陸,這些陸地按照一定軌道運行,具體原因存在眾多理論,但未曾證實。這些空島上也存在文明,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態

在地下10km到地下7km左右的深度幾乎是被掏空的。這一層密集地分布著連接上下的巨型石柱作為支撐,也有小規模的地勢高低起伏。這一層的岩壁上,地麵,天花板,基本都是由一直黑色的,硬度,剛度難以置信地高;極其耐磨耐衝擊的岩石構成,同時,有大量的發光礦物鑲嵌在其中,導致這裏黑,但並不黑暗,也很少受到地殼變動的影響。難以置信的是,這裏並不荒蕪,也存在著獨特的生態,而且,也有文明存在。這裏並不是與世隔絕的,在這一層的某些石柱中,有一些露出了地表,而且巧合的是,它們周圍都存在著穩定的空間扭曲的現象,從底端靠近石柱,就會被傳送到頂端,這一層的居民通過這些石柱,得以和上層有所交流。

但是這些交流並不是非常友好,身處上層的人,覺得自己腳下的人是低自己一等的,換句話說,就是歧視,空島的人歧視地表和地下的人,地表的人也歧視地下的人,不過因為地下和地表有比較頻繁的交流,歧視現象並不是那麼明顯,但是內心的抗拒還是有的。

但是底下的文明並不是那麼不堪,相反的,雖然科技水平並不高,但是這裏的民風那是出了名的純樸,沒什麼硬性的法律,但是所有人都沒什麼壞心眼,你家大門常開都是可以的,不用擔心丟東西。因為歧視的緣故,上麵的人來的很少,能來的也都是有素質的人,來搞研究的。反倒是地表和空島的文明,算計比較多,勾心鬥角的。

我們的男主角錕(kun,一聲)鋙(wu,二聲)就來自地下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