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錢莊帳上現有儲銀四萬一百零二兩,順安錢莊儲銀一萬八千零五十兩,除錢莊外,其餘均為負債,其中支出最大主要是建設,曲江縣城建設用去銀兩三萬二千一百兩,已包含糧食、用具、磚瓦等”
“順安一萬八千六百兩,道路修建支出一萬餘兩,主要是糧食、工具。良成的籃劍隊是最少的,不到三百兩,兩縣錢莊合計五萬九千七十兩”
“看似資金用度過高,其實並非如此,如不是大家以節儉為重,帳上早就虧空,兩縣建設已至八成,其餘支出會逐漸下降,隨之而來的重頭在農業,良種基地新建,都是到農戶田裏選種,予以糧食置換,造成支出過大,但為民生計,又不得不為之”
陸廣森說完,看了方子舒一眼,又看了看李天成,繼續說道:
“如果縣衙能以官糧向建發商行進行兌換糧種,則能減低商行壓力,轉而投入到鄉鎮商鋪開設從而提升物流交易,建發商行即可借勢而起”
“廣森哥,你的提意甚好,如今官倉已無成糧,今年新收糧食,需上交五成左右,留餘三成儲備,以備災害,兩成為縣衙用度,我將三成儲備兌付於建發,也就缺了賑濟災糧,而三成官糧也是杯水車薪啊”
李天成說的也是實情,曲江縣雖有十八萬人,每年官糧都不可能收齊,說是上交五成,實際按比例來算,七成不止。
“成伯、大舅,官糧拿出兩成,夏收後,向農戶以一斤糧種兌一斤糧食回收,然後補出二成給縣衙,您們看怎麼樣?”
方子舒提出了折中辦法,要發展就必須合理調劑,官府不能缺糧,商行也不能停滯不前,現在的辦法也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
“此法可行,官糧以暫借方式,以應商行運轉,最終再補回官糧,時間上就寬裕一些,也到了商行收成之時,我讚成”
“好,能幫到商行就好,就以子舒的方法來辦”
李天成和陸廣森都很讚成,本就是一體,不存在誰故意為難誰。
“糧食問題已經解決,大舅,盡快在十個鄉鎮開設十家商鋪…”
“子舒,十個鄉鎮開設鋪麵,何止十家,糧鋪、衣鋪、鐵器鋪等,這可並非易事,一鎮三家也得三十多家,人力、物力、財力都承擔不起啊!”
大舅陸廣森有些急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財力問題不大,人和貨物可不是小數,投入、支出等,小賬不可細算啊。
“大舅,一個鋪麵分門別類就行,比如說這裏是櫃台,旁邊是貨架,左邊是衣服,右邊是糕點等,前邊是糧食,門口是農具,這樣一個人能管理,又不增加鋪麵費用”
陸廣森越聽眼睛越亮,已經開始在規劃了。
“哈哈哈…子舒,這樣省了門麵又省人力,不錯,我安排人在鄉鎮找好地,然後天成下個批文就行,不但不出租金,隻要商鋪開在什麼位置,什麼地方就是集市,還可以回收農產品拉回縣城出售,形成縣鄉鎮互通,好,哈哈哈…”
“廣森哥,怎麼能不出租金,一碼歸一碼,這可不能亂套”
李天成覺得必須有條程,不能互為一體就左袋出右袋進的,該是什麼還是什麼,規矩不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