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靠,幹了(2 / 2)

張光達對方子舒之才能無比敬佩,但一直以來,方子舒都無意於天下,對此,張光達有些遺憾和感慨,趁機也想再勸說一番,於是話風一轉,繼續說道:

“但如今之勢,公子欲展心中所願,亦是處處掣肘,難展拳腳,下官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張光達對當下大漢王朝之局勢,曾深思熟慮,如今欲取天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也絕非一日之功。

當今天下,大漢皇權旁落,世家門閥各自為政,周邊諸國虎視眈眈,內憂外患,暗流湧動。

趁此首尾不能相顧之時,低調發展,建立自己的勢力,於恰當時機,趁勢而出,大事必成。

方子舒看張光達一副欲言又止,也是第一次如此謹慎,心知必然有什麼重要想法。

“張大人不必客氣,但說無妨”

張光達微一拱手,麵色嚴肅的說道:

“公子有心為民,卻無意於天下,雖才華驚世,卻不得展,實乃明珠蒙塵”

“公子出於守家安民而一步步來至曲江,從錢莊、醫署乃至馬上施行的合村並鎮、建發商會等,皆為大事,也乃不世之功業”

“如今再出造紙一術,必將引起天下震動,雖得公子之巧計將災禍化解於無形,曲江、順安大力改革發展,勢必引起猜忌”

“世上無不透風之牆,早晚必將大白於天下,到時,無論誰在掌管天下,皆容不下公子,公子是選擇反抗?還是逃亡?天下之大,皆是一丘之貉,公子當何以自處?”

“張老哥言之有理,子舒,你當慎思”

李天成非常讚成張光達的分析,同時也明白張光達的心思,趁勢補了一句。

“呃…”

兩人都早有心思,隻是苦於多次勸說,都沒有得到方子舒的明確答複。

如果紙張一旦麵市,雖有妙計,也隻能解眼前煩擾,如有心探查,早晚是蓋不住的。

方子舒也陷入了深思,從雙溪一步步走來,本心是守護家園,圖一個自保之力。

但把自己放在一縣、兩縣,甚至更大的台麵之時,麵臨的就是更大的局。

不動則已,但凡動起來,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勢,想苟安於世,已是不可能。

曲江、順安雖然邊遠,但畢竟受益州知府管轄,事情一旦施行,半年左右即出效果,屆時想抽身而退也是妄想,不想卷入也斷無可能。

如今,醫署、錢莊都已成立,醫署還好,可以扔給成伯,也算聊勝於無的功勞。

但大舅、二舅的生意怎麼辦,以錢莊的運營,如不以各項商業來帶動,照樣難以長久。

如果現在想抽身事外,勢必影響大舅、二舅的生意,前期的各種規劃也將毀於一旦,自己也得庸碌無為,苟安於世。

自己來於後世,穿越千年而來,在這個時代的軌跡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

捫心自問,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現在,無形當中的一些牽絆,也讓自己騎虎難下。

要想庸庸無為,苟活一世,雙溪已難容身,早晚被有心人尋根問底而找到頭上,必牽連父母親人。

遠遁他鄉實為無稽之談,自己豈是膽小如鼠,苟且偷生之輩。

“靠,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