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伯,對於醫者稽核於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召集郎中等相關人員,討論製定,我先提幾個想法,你且先聽聽”
方子舒不熟悉現實的醫療情況,自己用後世的要求來,肯定說不過去,很多醫學都是成書於幾百年以後,這個時代的人,怎麼能做得到。
“好,你說”
“歲終稽其醫事,以製其食。按醫者德術為:上工、十之愈九。中工、十之愈七。下工、十之愈六……”
“十之愈八,賞錢二十貫。十之愈九,賞錢五十貫,十之愈四者,從醫冊除名,凡以無病者冒充或杜撰病人而騙取錢米者則杖一百…”
本是要大家共同討論的,最後方子舒說著說著就基本已經很完善了。
方子舒以後世的醫療管理規範,再綜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取長補短、因地製宜的理出了一套適合並十分完善的管理條程。
兩人又花了一個時辰,從頭到尾的整理一遍,各項條程就已定性,如有或缺,也隻待後期再補。
既然條程已定,李天成也雷厲風行的召集城內城外的所有郎中,藥鋪掌櫃五十餘人,進行了近兩個時辰的醫改會。
李天成在醫改會上宣讀了各項條程,也引起了大家的反對。
經過李天成,軟硬兼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分析,大家慢慢的也接受了。
大家心裏也明白,要不是縣太爺良善,已經很是為大家考慮,否則,何必商討,一道政令,你又當能如何。
方子舒為了讓眾人心悅誠服,對醫療發展和管理規範後可帶來的好處和眾人進行了分析,大家都是從醫多年的人,心裏明白,隻是不想改變而已。
方子舒又和眾人進行了辯證論治、診脈用藥的心德分享,也讓眾人對這個陌生少年,佩服不已。
雖然方子舒年輕,但很多方法和見解讓眾人受益匪淺。
其中有幾名郎中更是對方子舒尊敬有加,執弟子之禮。
在眾人一致的要求下,方子舒答應在醫署開業前,給大家進行醫術指導。
眾人更是高興不已,不但不反對,反而很支持。
幾名藥鋪掌櫃更是紛紛提議把藥鋪轉讓給醫署,又經過一番討論,選定了西門街上占地兩畝的陳氏藥堂作為醫署。
決定了地點,就是醫署人員問題,眾人都知道,進入醫署也就旱澇保守,紛紛要求加入。
李天成和方子舒一合計,決定進行現場考核評定。
方子舒任考官,現場出題,眾人參與搶答、辨證、施治。
方子舒又對各人回答辨證施治、用方配伍給大家做了剖析修正,更是贏得眾人的驚歎與臣服。
最後考核評定選出十人進入醫署,三人負責藥材采收,郎中七人。
在李天成和眾人的要求下,方子舒成為首任醫署署長。
方子舒也保持自己的一貫作風,任職不管事的自我傳承美德,眾人無奈之下,又選舉出兩名副署長。
老郎中段光耀任副署長,主管行醫問診,段光耀五十六歲,家族世代行醫,在曲江也是小有名氣的郎中。
陳氏藥堂掌櫃,四十多歲的陳守義同為副署長,負責醫署日常管理。
落選的四十人餘人,其中藥鋪掌櫃四人,郎中三十六人,皆懂醫術,隻是略顯不足。
眾人雖然落選,卻毫無怨言,也讓李天成與方子舒深有感觸,從事醫藥多年,退出行業,生活將會舉步維艱。
李天成看著眾人,作為一縣之尊,大家沒有怨言的支持,自己也得表個態啊。
“諸位,今日沒有入選,大家不要氣餒,你們的名字都已登記在冊,近期曲江要進行合村並鎮的大改革,也正是用人之即,希望諸位回去以後,努力提升醫術,參與下次考核,隻要諸位德術配位,本官會優先錄用諸位”
“謝大人體恤,小人等銘記大人與公子之恩”
五十人無論入沒入選,盡皆向李天成與方子舒躬身行了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