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最後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1 / 2)

方子舒陪著姥爺喝了一會茶,時間快差不多了。

“子舒,走,我們也該過去了”

兩人剛出門就看見遠處老楠樹下,三堆篝火熊熊燃燒,火光照滿方園幾百米,周圍站滿了人。

唯一沒有小孩,也不吵鬧,來至近前。

大家都積極的與陸老爺子打著招呼,現場差不多有兩百來人。

李老爺子、王伯、李成峰、李二牛、方老爹、王大柱等,都已早早到了會場。

“成峰、良成,看看人都到齊沒有?”

陸老爺子來到眾人中間問答。

“陸伯!除了護村隊在外巡防的隊員由家人代替,其餘所有都到了,剛才已經確認過了”

“好,那麼我們就正式開會…大家靜一靜…”

陸老爺子聲音洪亮的喊道。

“今日召集全村各家各戶主事之人到此開會,其實是有要事安排,自老朽任村長以來。已曆經三十餘載,經曆兩朝”

“先有大乾已殞,當今大漢天下,立朝十八個春秋,雙溪村從最早的六十多戶,至今己一百八十多戶,近四百人”

“三十餘載中無天災,隻餘匪禍近四十起,每年皆有匪至,走了天狼圩的賊,來了老鷹山的匪。為免傷性命,皆以錢糧待之”

“老朽忝為一村之長,隻歎嗚呼,今匪已年半未至,大家以為為何啊?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是不是已經走了?”

“是啊,一年多沒來了”

“有可能被官軍剿滅了?”

眾人議論紛紛,也有人大聲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更有甚者說:是不是不敢來雙溪村了!

眾說紛紜,都隻是猜測。

“好,靜一靜,請李員外給大家說一說…”

“好,我就說一說看法,李家來至雙溪村六十餘載。我李懷安生於雙溪,已過花甲之年,尚未知歲及幾何”

“村長已曆數過往,我就不便再提。賊匪年半未至,竊以為…匪以圈養牲畜之法待我雙溪,我雙溪錢糧豐收之時,匪必現,而秋收之時隻有月餘…”

李員外的話引起了村民的恐慌。

“啊!月餘,一個來月了”

“是啊,怎麼辦?”

“真的會來嗎?

眾人驚呼…

“村長,怎麼辦?”

“李員外,可有辦法啊?”

眾人紛紛急不可耐。

村民也有人想過,隻是疑惑而已,並未深思。

“好,大家聽我說,今日早晨,老朽外孫方子舒,登門問老朽,賊匪至,何解?”

“老朽曾言,奉於財物,匪自去。又問:匪離而三日再至,何解?老朽無言以對。又問:匪離月半而又至,何解?”

“各位可知,這已無解,老朽愚鈍,正如剛才李員外與各位所說,無論是圈養牲畜之法,肥而取之,還是匪與遠遁,皆為猜測”

“秋收之時將至,年關已不遠,若匪賊連連而至,生活將無以為繼。縱觀當今天下大勢,三年內將有刀兵之災,到時動亂再起,雙溪將難以自保”

“我等亦能看出隻餘三載太平,匪賊自當看清,必先有所籌備,月餘匪至,並非危言聳聽”

“今日午時,我等已有決策,由老朽外孫方子舒謀計:堅壁清野,強村固防,改良稻穀種植方法,提升產量,稻穀畝產將翻一倍,甚至更高”

“老朽皆認為此法可行,事關重大,亦不再做商議。詳情由方子舒、李成峰、萬良成向大家說明”

“此事由方子舒領頭,李成峰、萬良成從旁輔助,護村隊二十人周邊巡防,由王長齡負責,老朽與李懷安居中調停”

“護村隊小隊長帶隊參與,全村所有村民由方子舒負責調配,也包括老朽。如有不服從者,先關起來,事成後,逐出雙溪”

“若有意見或建議,現在提出,盞茶時間,老朽便離去,時限過後,無須再提”